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0-10-15 18:43:06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论文关键词】 中职卫校 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 计算机技能是当代中职卫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中职卫校计算机课程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卫校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本文对现阶段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见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操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当代中职卫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卫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实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期使中职卫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一、 中职卫校学生现状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中职卫校学生素质较差,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学生多数来自,由于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由于和生理特点,对计算机的认识仅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再者,计算机不属于专业课,大部分同学对系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计算机课程中娱乐性较差的办公辅助以及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兴趣不大,能主动学习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所学技能用到平时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少。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中广泛与深入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医疗单位中,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例数据和治疗等。
  中职卫校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加强对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一) 教学内容改革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基本常识;另一部分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等上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中职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课堂任务时,应把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最终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这样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 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从过去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课堂上授课时,可用投影仪演示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教学转入多媒体教室,创设逼真的教学、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计算机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还可以选择教学软件用计算机做现场演示,授课时边演示边讲解,还可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共同讨论。
  (三)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心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形成,再从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提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分组竞赛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的教学模式。任务是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将要教授的新知识点蕴涵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对某一实际操作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预计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遵循了知识延伸的连续性,其教学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在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既可突出实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2. 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也称为个案研究,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
  3. 分组竞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竞赛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各小组打分并给予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竞赛法,让每个小组完成不同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评价,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意味着后退,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教学研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中职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活动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创造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的崭新未来。
  
  【参考文献】
  [1]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研究,2010(11)
  [2]翟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在实践应用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4)
  [3]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出版社,2009
  [4]刘晓燕.中专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7)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相关文章: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个人简历范文

2.中职培训计算机学习总结

3.卫校自我总结

4.卫校自我评价

5. 计算机应用见习简历

6.计算机应用专业简历

7.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考核探索论文

8.计算机应用自荐书

9.计算机应用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