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0-11-08 12:33:13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论文关健词】: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教学平台
    【论文摘要】:通过片滨州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分析,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并进一步对教学双方提出更高的要求。
  0、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  的计算机必修基础课程,其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  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暴露了很多弊端,导致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为此,笔者认为,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是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的精神指导下,并借鉴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和山东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模式。
  1、现状分析
  1.1学生特点分析
    (1)学生起点不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滨州学院为例,每年近loo个教学班约4000名学生必修本课程。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学生人学前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很高,而约10%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甚至没有见到过计算机。这种明显的差距主要来自地域的差别,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图圈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学习态度不同。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包括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两个方面,文艺类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不如普通系学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只是把这门课当作一门课来学习,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信息素养的要求。
    (3)学习目的不同。有的学生想专升本,学习比较积极主动,其学习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只注重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还有少部分学生纯粹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好玩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知识掌握不系统,没有完整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结构。
  1.2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几年来一直使用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其配套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其特点是内容详细,系统性强。分析非计算机专业白尔学生学习这门的目的,所以泛泛地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难以突出重点,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1.3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旧,难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院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本课程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从传统的课堂转变到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的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基本关系没有改变,仍然是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处于被动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  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单一,这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是无法  适应当前形势的。实际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  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压  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设计
  2.1打破传统自然班授课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进行  分组教学。
    开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首先进行摸底考试,根据调查结果或考试成绩重新分配这门课的学习班。对于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缩短上课学时,另一方面提供上机和上网学习的环境,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或者是没有基础的学生,应该加大课时数,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试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2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