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时间:2020-06-21 14:41:31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推行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专业扎实,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不同的高校在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时,会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学科背景及外部环境条件,提出可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案[2-4]。本文结合安徽建筑大学的教学基础、资源、校企合作方式,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提出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的改革措施和手段。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一、专业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安徽建筑大学的传统专业,有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有配套的学科实验室及学生实训基地,建立了导师培养制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IT人才。但是,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培养模式出现了以下不足:

  一是计算机应用发展日新月易,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新的硬件、新的开发平台,使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存在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是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独立,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以及课程安排和进度不够协调;

  三是工程化实训课程开设不足,场地和师资有待完善和加强。

  二、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调整专业方向,以课程群为驱动,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突破课程界限,实行同类课程的融合,以减少课程间的交叉重复。在优化课程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开阔专业视野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坚持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由专业学科教育向素质教育、计算机应用工程教育转变,由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建筑领域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

  2.增加实践课程工程教育的理念是“做中学”,因此,开设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把学到的知识与具体应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以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和计算机工程能力。安徽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本科阶段除正常的课程实验外,增加了实践训练时间和内容,如参与IT企业实习、工程实训、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共性要求与特色发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分为通用基础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制定课程计划时,必须正确处理计算机人才的共性要求与安徽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安徽建筑大学是建筑类大学,计算机专业可依托建筑领域背景,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目标定位。安徽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将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以课程群的形式进行划分,通识类教育基础课程分为思政课程群、心理课程群、人文课程群;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分为大学数学课程群、大学英语课程群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分为硬件课程群、软件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嵌入式开发课程群、软件设计课程群、智能建筑课程群;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建立工程素质课程群,由导师分别指导。课程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课程整合。除计算机专业的传统课程设置外,还增加了基于安卓的手机软件开发,以及基于CAD的二次开发等课程。

  (二)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新建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嵌入式设计创新实验室、ACM程序设计创新实验室。各类创新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行以项目为抓手,以各类创新实验室为平台,结合学生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大学生研究项目(PRP)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实验室面向卓越班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骨干、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开放,主要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实验与研究的.机会,使创新教育、工程教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创新实验室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导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技能,或直接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接受科研能力训练。在学生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创新实验室每学年培训学生及指导开发性实验的学生近300人次,且近3年来,经创新实验室培训的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竞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三)校企合作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训练单纯依靠校内资源是不够的。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真实的工程环境、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且掌握了业界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人才需求等,这些对工程人才的培养都至关重要。校企合作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由之路,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安徽建筑大学建立了校企联动的多层次组织体系,邀请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组建了由教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建设和培养方案的实施,组建了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高级工程人员组成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负责工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积极建立了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条件,学校按企业要求开设课程、开展教学,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通过与优秀IT企业,如安徽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山科技实业公司、合肥创新、中软国际等合作,共建校企实习和实训基地,并以培训、讲座、工程实训指导的方式引入企业的教学培训资源。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面向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的不足,探讨了面向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即课程体系优化、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及校企合作三方面的改革和实施途径。观察安徽建筑大学进行培养模式改革一年来的效果,发现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雷国华,周屹,邢传军.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77-80.

  [2]韦韫韬,王晓娟.计算机“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62.

  [3]陈智勇,李民政,钟艳如,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7):71-73.

  [4]李红艳,桂超,汪波,等.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与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75-176.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2.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3.关于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5.浅谈关于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谈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汽车保险论文

7.浅议机械设计类课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8.浅谈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