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时间:2020-10-11 18:26:20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摘 要 在物质流中,地方文献是一种键式信息流。网络环境下研究其数据库、网络、文本与电子新型流动形态,对于推动地方文献的深层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地方文献是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文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是地方文化的沉淀,是认识某一地域的百科全书,它有着资政、励志、存史的作用。

按照知识交流原理,地方文献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深层次上是地方信息的流动,它表征着一地域科学与知识的继续和演绎,经过人类文化信息的不断分化和整合,从而使其解人较大的社会生态系统并得以逐步发育成长,其表现形式就是地方文献链。

1.地方文献链释义

其实,地方文献链同文献链一样,其核心部分是时间,其外延部分是地方的期刊或文章、研究报告、课题成果、会议文献、发明创造、情报文本等。与其对应的部分是地方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地方出版物、灰白文献、手册、图表、名录、志书、论文、通信、备忘录、专利、会议录、技术报告等。从而显示出地方文化、科技信息链接为先前地方科学知识整体中一部分的完整信息演变过程。而其演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文献类型来推动地域信息的传递,它呈现为一种环状的链式结构,因而我们称它为地方文献链。

2.地方文献链式流动的新型形态

首先是数据库形态。在支撑信息社会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和信息的三大支往产业中,信息是其核心。人们十分形象地把信息网络建设比作道路建设,把硬件建设比作运输工具。一个信息系统能够真正运转并发挥效益,关键在于要有“货”可运,货就是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中,数据库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将地方文化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准加工处理成为序化数据贮存在计算机中的软件堆积工程。它仅靠人工录入是不够的,还需采用自动扫描和OCR(光字符阅读)、自动核对、自动标引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打开文献信息的人口,解决地方文献数据库录入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采用主流数据库技术,解决地方文献数据库管理平台的问题,加大数值数据库的建设:采用文件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相结合的软件产品,实现地方文献图文、多媒体化数据库的建设。据于此,当前数据库系统的一些新形态逐渐得到开发,如地方数据库开采、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心库等已引起充分的.注意,这些都将对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发展,应在标准化数据的支持下,高起点,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先建书目数据库,再建综合型、专题性篇目数据库,最后考虑全文检索数据库。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开发研制某一专题的题录或全文数据库,积累经验,培养力量,为综合性的书目数据库、题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做准备,关键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有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担纲筹划。

其次是网络形态。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散的计算机,通过通讯线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软硬件资源共享的目的。

作为计算机网络集合的因特网(Internet),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的主于网。因特网不仅是运输信息的介质,因特网的美妙和实用性在于信息本身。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因特网互连的中国因特网骨干网、中科院百所网、中国金桥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其对信息服务的最大影响是文献资源的开放。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利用所有在网上流动的文献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任何读者在本馆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都可以向其他馆提出请求,这必然有助于文献信息机构之间互相依赖关系的形成,表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就是文献资源的地域化。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必然是低重复、低冗余的文献资源网络建设。所以,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将是未来社会文献资源建设的热点,也是文献信息机构在21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