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时间:2020-10-08 10:37:39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知识储备和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信息资源管理(IRM)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成为重要经济资源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本文拟从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入手,浅探一些相关的问题。
1 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

如果我们以文献的内容是否涉及某一特定地域作为分类标准,便可以将人类全部的文献系统划分为超地域性文献与地方文献两大系统。而后者则是从地域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和研究。所谓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地域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只要文献具备了以上两个特征,则无论其出版地、出版期、文种、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如何,都可纳入地方文献的范围之内。

地方公共图书馆具备着地方文献资源积累的条件,而这种资源的积累能够相对全面地代表本地的地方文化。同时,它在为促进当地的各类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助力。

2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量激增、用户需求日趋多元化,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也从保存文化的功能发展到信息传递乃至信息服务的功能。

依据上述的社会职能,在地方文献工作中引用图书馆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同时,研究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搜集、整理、传递等业务程序,认为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上大致上有三种模式:即馆藏模式、服务模式和市场模式。

2.1 馆藏模式
是指将收集、贮存的各类地方文献信息进行集中分编处理,并编制各种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及确定文献典藏方式等一系列地方文献藏书建设相关的工作模式。
在讨论具体工作模式以前,有必要探讨一下地方文献的'业务工作性质。由于地方文献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如地域性、史料本质等,决定了地方文献工作虽依附于地方公共馆内,但文献的采集、分编加工、开发利用、研究等一系列的业务环节的工作模式大都有所不同,其工作的展开更近似于参考图书馆或研究图书馆的性质。因此,将其完全置身于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各部分里,不利于地方文献工作的展开。

2.1.1 地方文献的类型

上面已经谈到,只要内容具备了地域特征,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无论其文种、文献形式如何,都列入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在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今天,网上信息也是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2.1.2 拥有相对独立的分类思想与文献标引依据

从地方文献的内容来看,它所反映的是特定地域范围内客观事物的“存在”现象,而不是人类现象的主观认识。因此,它与一切学科体系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地方特性,而不是该事物超越地域范围的共性。它所容载的内容并不是学科信息,而仅仅是地方事物的客观记录,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本质。

依据学科的事物属性类分图书资料是图书馆整理文献的一种标准。而地方文献的分类体系如果完全依据事物学科来划分的话,是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地方文献内容本身的特征。因而,分编人员使用基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主观认识的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或其他同样的方式来类分地方文献,显然会在读者与文献之间造成明显的沟通障碍,因而是不适合的。反之,以客观存在的地方事物作为地方文献分类的依据,制定《地方文献分类表》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如此,地方文献的主题标引也是如此。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都是以揭示文献内在特征为目的的标引方法,只是揭示的角度不同。

由于地方文献是对某一地域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客观描述,它所表现出的地域性和专指性极强。用综合性的《汉语主题词表》来标引各地的地方文献,则将有相当部分文献不能被准确地表达其主题概念。其次,地方文献的内容范畴与反映人类所有学科内容的《汉语主题词表》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参照《汉表》(其选词全面,用词规范),编制适用的《地方文献主题词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地方文献进行主题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