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论文

时间:2020-12-09 09:02:02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论文

  随着金融学科发展,微观金融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将不断提升,但国内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仍侧重于宏观金融部分,微观金融部分则相对较少。

浅谈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论文

  在金融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和展示微观金融的分析框架的地位,因此需要加强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工作,根据财政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核心内容和课程特色,针对北京林业大学《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提出课程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1 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与课程建设情况

  金融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随后理论界开始不断地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金融学中的均衡与套利、单期风险配置以及跨期风险配置、最优投资组合、最优消费与投资、证券估值与定价等,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经济学与金融学交叉性的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前,金融学作为经济学二级学科,其学科体系层次是单薄的,其内容主要是货币银行与经济的关系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宏观金融学,其研究方法论与当时研究实质经济的方法论相同,以定性的思维推理和描述分析为主,数理与计量分析均以实质产品为研究对象,还未涉及到金融服务与产品,这与当时的经济和金融实践是相符的。以哈里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为标志,现代金融研究在内容上从宏观进入到微观,金融产品本身成为研究对象,方法也上引进了数理分析工具,此后金融学科层次内容和分析方法渐渐丰富发展起来,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金融经济学家,这表明金融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

  金融经济学是现代金融的理论核心,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个人与公司)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金融决策行为及其结果,是一门分析金融市场均衡机制的具有较强理论性的金融学专业基础课。金融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是无套利假设和一般经济均衡框架,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在不确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对金融资产定价,其核心理论包括资产定价基本定理,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理论、市场有效性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等都是这一框架中的组成部分。根据金融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除了研究传统的一般经济均衡框架(竞争均衡机制)外, 金融经济学更注重研究无套利均衡机制,这是金融市场特有的均衡机制,因此《金融经济学》既包含一般均衡定价机制的内容,也包含金融市场的特殊均衡机制即无风险套利均衡机制的内容。由此,可以学习和研究金融市场资产定价的两种基本方法:均衡定价法和套利定价法。

  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是微观金融的基础理论课,为其它相关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是对学生有关微观金融运行逻辑和方法的培训。鉴于金融经济学所涉及内容在微观金融中对金融市场均衡及资产定价研究的方法论、逻辑思维和基本模型的重要性,在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工程等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目前国内外大学均将《金融经济学》作为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进行设置,国外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等非常重视此课程的教学。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也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中引进《金融经济学》课程。目前,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已形成两条主线,一是针对实质经济运行,主要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的宏观金融,另外就是针对虚拟经济以金融产品和金融投融资为研究对象的微观金融,这二者之间有很深的紧密关系,但二者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呈现差异,因而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研究,需要在理论上确立二者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并对其加以比较,以深刻了解和把握现代金融经济的实际运行。这种对现代金融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培训和教育,完全应该也可以在本科教育中就开始进行。因此,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精心准备, 《金融经济学》课程正式纳入北京林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作为金融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2 金融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于2009年在金融学本科正式开设《金融经济学》课程,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金融经济学》课程内容引起同学们较大的关注和兴趣。在这一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有诸多体会与感受:第一,《金融经济学》课程涉及很多金融定量分析模型的教学内容,如金融资产定价和金融风险识别与计量等,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课堂上的理论介绍外,在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证研究能力培养,这不仅是本课程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传统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使定性的思维和定量的分析有机统一,同时也使得数理思维方法与经济学、金融学的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地可操作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第二,本科生阶段《金融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理和计量金融,同学们接受能力欠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此前缺少有关《金融经济学》基本方法和逻辑的训练和培养,在微观经济学中涉及的数学模型方面的知识较少,特别是部分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金融经济学时较为困难;第三,由于用很多时间讲授应在此前学习的内容,而占用了本科生本应该学习的更深入的金融经济学的内容;第四,现有课程体系中,微观金融方面仅开设了金融经济学和公司理财两门课程,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微观课程尚未开设,金融经济学难以与其它微观课程形成良性互动,金融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未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为全面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和评估教学效果,我们针对2007级金融专业70名本科生进行了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我们了解这一课程对本科层次学生的教学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以此评估整体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学生普遍认为授课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专业知识比较高,认为“较好”或“很好”的超过95%以上。第二,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授课方式较好。超过9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 “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和组织教学”方面“较好”或“很好”;9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方面“较好”或“很好”;9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根据教学情况,主动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方面“较好”或“很好”;第三,学生普遍认为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较高。94%的学生认为“较好”或“很好”;第四,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较好;第五,学生普遍认为教师上课表现很好。9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是否情绪饱满, 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这方面“较好”或“很好”;98%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的仪表和教学态度“较好”或“很好”;9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 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方面“较好”或“很好”;第六,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一般。约有45%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理解所学内容,33%的学生认为能够较好理解,17%的学生认为只能一般理解,还有5%的学生认为理解不了;第七,学生肯定教师在课前准备和授课内容安排上所作的努力。96%的`学生认为教师备课情况“较好”或“很好”;93%的学生认为在授课内容充实方面为“较好”或“很好”。

  除了上述几方面以外,学生认为该课程知识量和信息量较多,希望能结合一定的实例进行深入讲解,对于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机房提供在电脑上模拟的机会,建议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此课程,并希望能够加强微观经济学教学深度,尤其是在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方面,以此为金融经济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同学们也充分肯定了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认为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微观金融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方法。

  3 金融经济学课程的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金融经济学本科课程的开设为研究生阶段金融学经济课程开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此课程建设和研究,特别是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上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既规范合理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今后的几年中,《金融经济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后续任务是:

  第一,明确课程性质和定位,界定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开设本科生的《金融经济学》,明确本科生《金融经济学》课程性质和定位。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专门研究,以此确定本科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界定《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鉴于本科阶段《金融经济学》教学的基础性,现阶段可以将本科课程内容定位于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介绍分析,重点突出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做好教学自评和考核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每学期对课程进行自评,以便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查找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做出总结分析并不断改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以提高教学效果。一是加大案例课程的比例,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任课教师提高参与业务实践的自觉性;二是增加专项问题研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可以采取教师引导与师生讨论、学生自问自答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下教师以引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指导查阅参考书目等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编写金融经济学课程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选择和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育目标的重要步骤,目前还没有适合本科层次使用的《金融经济学》教材。我们按照选用教材、自编讲义、编写教材的步骤完成该课程的教材建设。随着高校对微观金融教学的重视,《金融经济学》的国内版教材和引进教材很多,一些投资学和金融工程教材也有大量的内容与金融经济学相关,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些作为本科生教材不适合的地方,如编排体例没有照顾本科生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逻辑的分明和突出,对金融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和分析方法的介绍不够等。因此,在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使用和课件教案使用情况做出分析,将有益的心得、经验和学生所提有价值的建议在编写教材中体现出来。总之,在选择和使用教材上我们应坚持教材编写内容与金融实践的变革同步,并具有超前性,注意不断更新,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力度,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由于金融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与复杂性,需要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供学生学习参考,比如讲义、课件PPT、案例库、习题库、论文素材库、名师讲解视频库等。通过对案例汇编成集,一方面可供教室上课讲解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与实践能力;习题库里的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难度适中,可以作为教师检验教学成果、学生复习备考之用;论文素材库中的资料作为学生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参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及写作能力。总之,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为学生课外自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2.《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3.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4.ACCP课程置换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5.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模板

6.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7.金融投资课程移动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8.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