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4)

时间:2017-12-28 我要投稿

(二)完善内部拉制机制,防范操作风险

1完善内控制衡机制

内部缺乏内部制衡机制,银行人员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足,都会产生操作风险。因而,现代意义上的内控制度已成为银行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首先,明确业务操作中各岗位的职责,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在授信审批制度中要做到分级授权,授权有限。强化监督机制,不断进行检查,整改和考核。其次,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稽核监督功能,做到事前稽核,事中稽核和事后稽核相结合,建立高素质的稽核队伍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稽核手段。

2培养适当风险管理,构造适当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管理阶层应定期检查银行的操作风险战略,负责在银行产品、业务和系统中建立管理操作风险的政策和程序,并且让员工及时了解潜在的银行各种产品、业务和系统开发中的操作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防范和规避,建立良好运转的内部信息流程。

(三)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控制利率风险

随着利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风险等市场风险的考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有国家宏观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等,银行可凭借对经济规律的洞察力,对经济周期,利率周期的分析以及未来经济状况的分析,对利率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控制利率风险。

(四)开展货后跟殊检查,加强货后管理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贷后检查不够,管理不严的情况,实行1贷后双线跟踪检查介,即在客户经理日常贷后检查的基础上,风险管理部门以普查和抽查的形式进行第二次的贷后跟踪。监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搜集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信息,为银行产品创新提供市场需求信息的支持,扩大银企合作领域,并在回访客户时,及时推荐最新金融产品,密切银企合作关系。

浅谈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4)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