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的经济分析

时间:2020-10-07 15:40:35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的经济分析

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的经济分析 资本品是对银行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在金融外部性问题作用下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特有的公有金融产权形式,这种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异化为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并呈现以资本品重复、分散与低效为特征的超常增长,给银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一、外部性问题对银行资本品的特殊需求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不通过价格体系而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当一种经济活动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地“外溢”到未参加这种经济活动的其他人或企业身上时,就会产生外部影响。外部性以多种形式出现,有些是积极的(收益外溢),称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极的(成本外溢),称为负外部性。前者是指某个经济人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人带来了福利,但其他经济人不必向带来福利的那个人支付任何费用,可无偿地享受福利;后者是指某个经济人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人带来了损害,但却不必为这种损害承担任何责任,可不进行赔偿。外部性问题在金融领域突出反映为银行业的脆弱性。金融行为与一般企业商业行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特性。一家不健康银行的挤兑(负外部性),会迅速传染给健康银行,这种传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健康银行的抵御能力,能力相对弱者有可能被逐出市场。

  由于资本品作为银行营销组合的一部分,构成银行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需要首先取决于银行的市场定位,即银行的形象通过新颖、别致的建筑物(资本品)独特地表现出来,容易更广泛地为社会公众所识别和接受,是无声的、永久的广告。随着人们对金融外部性问题关注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认识到银行业是信心行业,资本品仅仅作为识别标志远远不够,还应成为竞争手段和支撑公众信心的强力标志。资本品作为可以物理识别、接触和比较的有形产品,是银行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和公众最易接受的有形信号。因此,资本品具有显露实力和塑造形象的特殊需求,已深深融入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中,并通过资本品规模扩张或提高其科技含量等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常见到一地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是银行的营业办公场所。这在一定意义上昭示着银行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此外,银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先恐后地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大量运用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等,并把它作为金融竞争创新的主要工具,银行业成为电子技术与信息革命的最先受益者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资本品的投入为银行营造经营优势地位,广纳客户并攫取市场份额,最大限度消除负外部性影响奠定了基础。

  二、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内生机制及制度上的缺陷

  国有银行因有国家信誉的强力支撑,尽管存在资本品扩张,但与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西方银行不同,较少受到金融外部性作用的影响,其资本品投入的内生机制在于国有银行特有的公有金融产权制度存在缺陷。虽然国有银行自80年代初即已从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分解为多家专业银行,但经“分家”处理后形成的每一块金融产权并不具有排他性,任何一家专业银行都是公有金融产权的代表。这种产权的同质性必然形成以下博弈格局:相互争夺那一块没有产权边界的公有金融产权。谁都想多切一块,以增加利益追求的.筹码。既然是公有的,谁都有份,那么,谁的博弈技巧更高明,谁就可以多得一份,因此引起另一方的攀比。由于博弈的“兄弟竞争”,最终导致国有银行资本品需求的过度投入和刚性增长。有关数据表明,1991年至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品投入(主要指固定资产购建,包括各类大型建筑标志,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电器设备及软件,交通工具等的购置与建造)呈集团化膨胀之势,其中境内资本品存量十年间,由296.63亿元增至2976.65亿元(已剔除报废),增长10余倍,年均增长10.03%,远远超过净收益增长。尽管这些资本品投入有其业务发展合理需求的一面,但产权模糊或称虚置产权是银行资本品非正常增长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