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的改革与建设

时间:2023-03-24 16:10:36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略论我国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的改革与建设

提要:了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的不足,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与联行往来系统的建设脱节,没有建立健全人员操作权限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升级我国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联行往来系统,实行流程再造的设想,并就资信评估制度的建立和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市场条件下,随着企业商品买卖规模的扩大,商业信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提高支付结算效率,降低商业银行业务处理周期,扩大商业信用的范围,并有效防范商业信用风险,成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共同关注的,也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瓶径”。突破这种“瓶径”效应,使我国工商企业的商品与货币的流通走上“高速路”,已成为几代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笔者拟就此浅谈管见。
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的不足
纵览我国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的架构,业界通常使用 “三票一卡三方式”来概括。即使用的结算工具包括支票、汇票、本票三种,其中支票和本票结算周期比较短,且信誉高,可以理解为短期结算工具,本身很难充当商业信用工具,而汇票则因结算周期长在承担结算任务的同时成为企业融资的工具,肩负商业信用的职责。三方式则是指: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提供这三种结算方式的商业银行依靠同城票据交换和银行间的联行往来系统为依托,与三种票据互为补充构成相对独立的结算体系。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结算层次:既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行内、跨行的同城、异地的支付结算服务。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银行间的资金清算服务。
分析当前我国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主要不足:
1、支付结算系统与联行往来往来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系统不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迟滞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清算速度。
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功能分析,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是为商品的流通结算提供结算渠道,它以客户为中心形成收款人与收款人开户行、付款人与付款人开户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
从联行往来系统功能分析,联行往来系统主要为异地商业银行之间的结算提供结算渠道。在该渠道上流通的业务正是“三票一卡三方式”。
通过两个层次的结算结构,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与联行往来系统“嫁接”完成本为一体的异地支付结算,实则是割裂了整体的异地支付结算系统。现行商业银行与客户、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两个层次的结算系统不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按照手工操作的模式,移植在化的通讯手段上,形成结算业务数据与核对业务数据的双重发送。而且部分票据还使用信函传递,大大降低了联行业务监督的时效性,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清算速度的提高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形成票据满天飞局面,同一结算业务往返传递所需的票据近十张,甚至超过十张。浪费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结算系统外传递票据速度慢,易丢失,保密性差,给不法分子提供的作案机会多。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延压资金的划拨时限提供了借口。
2、支付结算系统没有把人员的管理和权限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实现对从业人员操作权限的控制和操作风险的防范。
票据一经签发形同钞票,对于持有人形成资产,对于债务人形成真实的债务,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商业汇票可以充当资金融通的工具,成为商业银行贴现与再贴现金融工具,但是回首我国票据法颁布以来,商业银行票据信用业务的开展状况,不难看出,商业银行除对国内企业商品交易所使用的银行承兑票据开展了票据贴现业务外,商业承兑票据的贴现与流通难于开展,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除商业承兑票据信誉度低于其它票据外,商业承兑票据自身所应具备的信息,如业务的背景、票据的真伪的鉴定、企业的背景等各种环境要素信息不畅,也成为制约票据流通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票据的开发管理,严格支付结算系统各工作环节的权限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没有商品交易背景的票据开发,对于我国商业信用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建设,防范商业银行票据操作风险的重要举措。
3、支付结算系统没有企业的资信评估与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
创造良好的资金结算环境,杜绝虚假票据的产生,成为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机被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今天,各工商企业的资信状况和企业形象,不应成为其开户的商业银行的独家财产,而应成为商业银行领域内办理相关业务的经办人员判断业务风险程度的共享资源。在支付结算过程中,按照业务风险防范需要,企业开户银行通过建立工商企业资信档案,全程控制商品购销合同的签定、票据的签发、企业债务结算的进度,以及债务票据结算的历史,通过计算机网络,根据权限有限开放这些信息,将是推动工商企业形象建设和商业票据流通、融资、贴现业务开展的前提。也是我国银行系统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商业票据贴现与票据流通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是票据的背景信息不畅,同时也成为产生票据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金融结算系统内,有限开放企业资信信息和票据背景信息,并将企业的资信评估纳入支付结算系统建设之列意义重大,同时也会成为推进企业资信建设的加速器,也是商业银行实时防范金融风险,拓宽商业票据流通范围和贴现范围,推进和监督商业信用的重要保证。
5、支付结算系统没有把重要凭证管理纳入其中,银行内部重要往来凭证的管理停留于折角验印和密押的检验上,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所能提供的内部牵制相差甚远。
在支付结算系统中,重要凭证是指能够构成债权债务关系的各种空白传票,是企业重要的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外来凭证,主要是三票:支票、汇票和本票,即银行受理业务时客户提供的支付工具。二是内部凭证,这是银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所产生或使用的凭证,如各种支付结算方式所产生的借贷方凭证。落后的凭证管理手段,使不法分子有机可承,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防不胜防,商业银行获取这些凭证信息的渠道闭塞,不能从源头上证明这些凭证的合法性和是否具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企业负债资信状况无从查找,也妨碍了商业银行的对外授信业务,不乏分子在结算渠道上无法得到遏制和信用惩罚,商业银行的内部牵制成为一纸空文。
6、支付结算系统没有把核算系统纳入其中,使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会计核算是清算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债权债务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系统的化和化,必须把会计核算系统纳入自动处理体系之内,这样既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核算的精度,也加快了资金的清算速度。在中央银行总体调控行为的工作中,可以做到足不出户既实现对商业银行账务的监督,即使该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其威慑力也可想而知,将会计核算纳入支付结算系统迫在眉睫。
实践证明,近来我国商业银行系统连爆大案,与落后的银行系统密不可分。在机普及的,我国电子银行系统只是实现了部分业务功能的改造和通讯硬件手段的现代化,整个银行系统业务软件系统的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业务软件系统具有强烈的升级换代需求。解放思想,创新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实现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与银行联行往来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央银行解决金融操作风险,遏制大案要案发生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和电子联行往来系统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发展的速度仍显缓慢。对我国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和电子联行往来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两个系统的有机结合。推进商业信用的的发展和资信形象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升级我国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电子联行往来系统,实行流程再造。
重新设计支付结算和联行往来的软件系统,根据金融电子化的要求,重新组织票据的传递流程、业务的组织、会计的核算、人员的管理、权限的设定等工作,健全银行信息共享、企业资信查询、票据查询等体系。支付结算和联行往来系统的生机换代可以吸收当前电子银行系统已经取得的成果,对应该纳入而尚未纳入电子银行系统的各种子系统重新设计,为了节约成本,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以由中央银行牵头实施,商业银行上线出资的做法,笔者认为这一新系统可以有以下子系统构成:
⑴、业务处理系统,再造三票即支票、汇票和本票和三种结算方式即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的处理流程,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处理的特点重新设计业务系统。
⑵、会计核算系统,整合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统一管理银行对外服务业务所使用的会计业务,重构商业银行电子化账务处理体系。
⑶、资金清算系统,完成同城票据交换结算和联行往来结算以及存款帐户异地存取结算。实现结算业务在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横向业务与中央银行之间的结算功能。
⑷、信息管理系统,为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管理信息,主要包括会计报表、企业资信管理、票据保证信息管理、票据信息查询等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⑸、事后管理系统,完成支付结算所必须的事后检查处理,必要时可讲该部分并入业务处理系统,在流程再造时重塑内部牵制制度。
⑹、凭证管理系统,主要对内外重要凭证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凭证印制注册、请领发放以及凭证状态的查询。
⑺、其它管理系统,主要是未包含在上述系统之内需要追加的各种管理措施,如人员管理、权限管理、入网机构管理等。
通过流程再造,增强系统的开放扩充功能,强化银行内部牵制制度,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功能,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为商业信用时代的到来提供净化环境保证。
2、商业信用制度的完善——开展票据创新
商业信用制度的完善有赖商业票据自身信誉的提高,票据联保制度也是提高商业票据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对企业签发的大额商业票据,可实行企业联保机制,既允许其它企业为票据签发企业所签发的票据出质、出保,完善票据保证的立法规定,保证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并经司法机构公证。票据的保证情况载入联行企业资信查询数据库中,为了推进商业票据的流通,还可允许企业签发附息商业票据,以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在此基础上,由商业银行提供承兑、授信、贴现为主的多种方式资金融通,以促进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
3、实行支付结算票据债务备案制度,以央行为中心,通过立法形式,建立区域企业资信评估制度。
商业银行是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除了疏通支付结算的结算渠道和信息渠道之外,建立工商企业的信用档案,也是支付结算完善的重要举措。每个工商企业开户的商业银行应为其工商企业建立资信档案,对企业的基本状况、近期的财务报表、使用结算工具对外产生的债务及其偿还情况应以立法的形式,纳入支付结算网络范围之内,通过设定权限,在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之间任意查询,并根据一定标准为企业进行资信评级。商业银行可以在支付结算涉及的关系银行之间公开企业的资信状况和企业票据债务发生及结算进度情况以及对票据的拒付情况,由于涉及面广泛,信息畅通,企业无理拒付票据将其资信状况,从而产生推动工商企业自身形象建设的内在动力,净化经济环境,减少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是我国开展商业信用,促进商品流通,繁荣经济的根本保证,也是化解金融操作风险,净化经济环境的根本举措,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略论我国银行系统支付结算的改革与建设】相关文章: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05-29

浅析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论文04-15

浅述我国会计改革的历程06-06

全面推进我国企业会计改革04-29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06-13

建设我国民营小企业的“人和”企业文化06-14

略论缔约责任06-08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论文(通用11篇)07-27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论文(通用6篇)05-14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研讨会述要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