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时间:2020-10-27 13:45:23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特别是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入手,就如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初步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关键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对策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涵义及基本分类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将操作风险简单的分为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四类。第二种分类方法将操作风险较详细的分为七类,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等。

  二、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制度执行力得到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表现:一是内控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各商业银行基本建立了由基层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再监督部门共同组成的内控组织机构体系。二是内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商业银行按照建设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对相关制度办法进行了清理和完善,细化了业务操作办法,增强了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三是内控制度执行力逐步增强。各商业银行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合规文化,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了员工自我约束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四是强化了审计、监察部门的再监督职能。各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工作,定期检查、评价各分支行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加大了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力度,监察部门加大了执法监察和违规处罚力度。五是加大了内控建设投入,物防和技防水平得到提高。各商业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增强的同时,加大了对营业网点的内控投入,提高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加之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加大,操作风险的表现方式更为多样化,操作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

  1.部分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部分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性风险,对操作风险缺乏整体认识和把握,导致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四轻四重”现象,即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往往看重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事后的查处、补救措施,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多次发生;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特别是一些基层经营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经营、轻内控管理的思想。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发展业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搞政策变通,有章不循,甚至违章操作。一些基层行对各类问题的责任人处理不到位,“重检查,轻处理”,没能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2.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战略规划和系统管理。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并加强协调配合。但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将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归由不同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协调部门,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高层管理者无法清楚地了解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在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上,过于信赖内部审计,忽视外部审计的力量。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电子化手段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