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对比研究

时间:2020-10-24 12:15:21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对比研究

摘要:以2004—2007年间被中国政监会公开实施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T检验的分析方法,对样本公司发生舞弊的第一年和前两年的财务比率与控制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舞弊公司通过操纵资产和负债各项目达到了与控制样本公司相似的偿债能力,但是舞弊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资产利用效率水平都明显差于非舞弊公司。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财务特征;T检验

  
  一、引言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投资者想要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意向,那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资料对投资者来说则尤为重要。因此,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是规范投资市场环境最根本的基础。但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各种手段对其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进行人为包装,隐瞒财务风险,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以至误导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造假行为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也会危害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及持续增长。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针对上市公司频频曝光的财务舞弊事件,通过分析舞弊公司的财务信息,总结舞弊公司的财务特征,从而为预防和识别财务舞弊提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财务舞弊的症状及根源所在,杜绝因市场机制缺陷而造成的虚假财务信息,对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经受到了会计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在目前,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进行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就着重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财务特征进行研究,主要采用T检验分析法。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主要是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财务舞弊的动机、舞弊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舞弊公司的财务特征、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风险因素等。
  Albrecht、Wernz和Williams(1995)[1]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析财务报告能够发现一些征兆。比如,财务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收益质量的不断降低、费用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高额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以及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其他现金流量问题。
  Dechow(1996)[2]研究发现,与非舞弊公司相比,舞弊公司报告了更多的应计利润,舞弊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的比值较低。
  Beneish(1997)[3]对进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和“清白”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财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出现下面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现象,财务欺诈的可能性上升:应收款项大幅增加,产品毛利率异常变动,资产质量下降,销售收入异常增加和应计利润率上升。
  Ch.Spathis(2002)[4]研究结果显示,多标准判别协助方法优于传统统计技术,财务信息的研究对判别财务报告舞弊非常有帮助。结果也显示了财务比率(如总负债/总资产、存货/销售收入、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在识别财务报告舞弊中的重要性。
  方军雄(2003)[5]的研究发现,欺诈公司的毛利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地低于非欺诈公司,而资产负债率、两项费用比率(管理费用加销售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应收款项比率(年末应收款项余额/流动资产总额)显著地高于非欺诈公司。
  黄水宁(2004)[6]根据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和对企业可能采取的操纵净收益指标的手段的分析,企业可能采取以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1)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包括诸如出售资产、出售投资、改变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提高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活动。(2)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3)对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推迟确认。(4)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