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0-10-20 19:37:26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利用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70家上市公司的2004年和2007年的数据,采用市净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的绩效,避免了单一指标的不足,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区间内实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在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中较早完成股改的公司的绩效有更大提升。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1引言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公众流通股)。即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这两类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权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健康成长的桎梏。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支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由此正式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
  股权分置改革实行以来,许多学者对股改进行了研究。胡援成、龚剑锋和胡宁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他们的研究发现股改的公司能够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且超额收益与对价水平以及市净率显著正相关。刘玉敏和任广乾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质量公司较多的批次存在较高的超常收益率。深市股东平均要比沪市股东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中小企业板平均超常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送股和含派现对价方案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陈明贺以2005年9月前已实施股改的8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显著增加。
  总体来说,上述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研究总体上发现股改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市场反应为正。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绩效的研究较少,而且对于已有的文献,由于研究时间的问题,一般的样本容量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股改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般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明显的体现出来,所以考察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区间更有利于得出准确的结论。
  股权分置改革最大的意义便在于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首要作用。从已有的文献看,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大量研究都一致肯定了其重要的积极作用,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原来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从利益对立转为利益趋同。利用评价公司绩效常用的三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衡量,避免了单一指标的不足,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区间内实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上市公司绩效的衡量与相关变量的设置
  
  2.1上市公司绩效的衡量
  关于公司绩效的衡量,国外对于公司绩效的衡量大都采用托宾Q值,因为托宾Q值是前瞻性的业绩指标,能够反映由于公司治理而增加的价值。在我国托宾Q值等于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总资产账面价值之比,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分,非流通股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就变成流通股,并且在分置改革以前非流通股的市场价值无法进行衡量,导致计算上的困难和不可行。同时由于无法肯定采用哪个指标的效果最好,所以为了全面衡量公司的绩效,本为利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市净率(PB)、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进行相关的研究。
  在这里市净率(PB)表示公司每股市场价值和每股账面价值之比,它反映了市场对公司资产的认同度,和托宾Q值具有同样的作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指的是净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它反映了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也是衡量公司绩效的常用指标。每股收益(EPS)又称为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是净利润与总股本的`比率,它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每股收益突出了分摊在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数额,是股票市场按市盈率定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