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风险及控制

时间:2021-04-24 13:09:03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风险及控制

内容摘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吸取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优点,既具有激励机制,又体现了社会互济功能。但由于制度形态的复杂性和混合性,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制度财务风险、制度运行风险以及制度效率风险等。本文认为,防范“统账结合”模式风险的关键在于完善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制度安排,通过不同层次养老保障的优化组合和功能协调来达到低风险、可持续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养老保险 “统账结合”模式 风险 控制
  
  我国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吸取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优点,社会统筹基金以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养老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基金采用积累制加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应付人口老龄化问题。这种模式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互济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缺少相关的制度环境、制度约束和一些有力措施实施,这一模式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对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存在的制度及管理运行风险进行研究,探讨这些风险形成的根源,研究如何防范与控制这些风险,寻求该模式的低风险、可持续运行,进而为 “统账结合”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风险根源
  
  我国实行的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是有别于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等三种模式的新模式,体现了社会公平待遇和个体差异待遇的结合,在理论上是一种较佳选择。但该制度在实际中要正常运行,必须存在对“老人”、“ 中人”和“新人”的利益激励与制度协调机制,因为受到“老人”、部分“中人”过去没有任何养老金的积累等的影响,这种模式在实质上又等于回到了过去的现收现付制,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激励机制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还面临着制度难以持续的考验。
  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中,“新人”和部分“中人”既要为自己缴纳养老金,又要承担“老人”的养老金缴费,作为“经济人”的缴费者会认为不缴费是一种更理性的选择,因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的结合在现实中并不能用同一个制度来实现。而且将归属于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基金与归属于个人的私人所有的基金结合在一起,其制度形态具有复杂性和混合性等特征,这也正是其存在制度风险的内生原因。从物品属性来看,“统账结合”模式是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统一;从产权特征来看,社会统筹基金具有准公共产权的特征,个人账户基金从财务角度看具有私人产权特征,从整个制度层面看又具有准公共产权的特征,因此“统账结合”模式便具有准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的双重特征,这使得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制度属性尤为复杂。所以防范风险的关键在于完善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制度安排,实现不同层次养老保障的优化组合和功能协调。
  
  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一)制度财务风险及控制
  “统账结合”模式的含义决定了其显著的制度风险在于现收现付部分所包含的“转制成本”对个人账户基金的透支和侵蚀。从理论上看,社会统筹用来发挥收入再分配、社会互济的功能,个人账户用来发挥个人储蓄的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这种制度设计是可取的;但是实际运行中两者的利益博弈,使得其运行效果大打折扣。笔者期望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来解决转制成本的问题,但是用社会统筹基金来补偿转制成本,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会对“统账结合”模式的财务平衡风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但现在看来由于我们没有解决好转制成本的问题,有可能使这一模式在人口老龄化时期更不稳定。另外,道德风险所导致的企业和个人诚信度降低,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社保基金案、社保基金被挪用、被侵占的案例,最终都会影响“统账结合”模式的财务收支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