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与风险资本计量

时间:2020-10-20 19:38:19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与风险资本计量

一、引言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业无论是经营的业务范围还是提供的金融产品的种类都更具多元化,加之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在银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更为复杂。其中,操作风险暗流涌动,成为导致金融机构及整个金融体系恐慌的潜在威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更是将操作风险称之为“细节中的魔鬼”。我国由于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严重缺陷,操作风险在我国银行系统也是广泛存在,并且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在商业银行风险中的比重远大于国际同行的水平。因此,操作风险的度量和控制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认为操作风险是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起潜在损失的'风险。该定义排除了名誉、法律、人员等方面的操作风险,因而涵盖的范围较窄。而后者则被定义为除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1]本文采用后面一种定义。
  
  二、变量与模型的选择
  
  随着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的重视、越来越多成熟的统计方法和模拟计算技术的介入,以及损失事件历史数据积累的日益丰富,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用来度量操作风险的数量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真正的度量效果还没有定论还有待检验。按照操作风险度量的出发角度不同,可以将这些数量模型分成两个大类: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
  自上而下模型是主要使用财务指标和收益波动性等作为衡量风险的变量,比较容易收集所需要的数据且计算难度较小,无需根据金融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搜集内部损失数据。由该法得到的是所有风险的资本计算数据,然后通过将机构中已经得到量化的市场和信用风险资本金进行剔除,得到操作风险资本金。使用这种思路建立的模型包括:收入模型、财务指标法、波动率模型。但是,由于不能确切分辨出哪种风险比较容易潜藏在哪类业务中,因此对各类业务的业绩评价、收益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激励效果不易达到。
  自下而上模型则是在对金融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操作风险的损失事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损失的事件类型或者业务类型来区别风险,并逐步进行统计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度量模型、案例分析、因素分析模型、因果关系网络模型等。由于所针对的事件是明确的,因此可以直接对风险管理发挥作用。但这类方法在收集事件事故的数据方面有很大的困难。[2]
  由于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数据缺乏
  
   在考察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gc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浦发银行的净利润就可以增长2.0173亿元;就Profit2模型而言,gc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行的净利润就可以增长30.0866亿元。说明经济增长对银行的净利润有很大的正效应,并且宏观经济的变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大,且经济政策性的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使之成为自负盈亏、以市场为导向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6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与风险资本计量】相关文章:

1.资本运营机遇与风险分析

2.资本运营机遇与风险

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4.企业管理资本风险控制分析

5.企业人力资本风险管理分析

6.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价值分析

7.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

8.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分析

9.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