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治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时间:2020-10-19 15:06:37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财务治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随着主义市场的和高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进,高校财务治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如财务工作多层次、利益主体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财务治理细致化等,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因此,高校财务治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机构调整,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机关职能部分设置调整等变化的新形势,石家庄铁道学院在职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对财务治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财务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及  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治理体制,对于促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的整体治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基本原则必须符合六个有利于:一要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二要有利于学校财力集中,增强办学实力;三要有利于学校财权和事权的同一;四要有利于学校“大收大支”的财务治理;五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预算治理;六要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更加适应学校治理体制的运行机制,进步办学效益。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 学院财务工作实行“同一领导、分级治理、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治理体制。校党政群机构、教辅单位。教学单位原则上不设二级财务机构,其业务纳进学院财务处日常核算和治理。  2 成立学院会计服务中心。“中心”隶属学院财务处治理,下设综合部、记账部、结算部,按附属事业单位编制,实行事业编制工资总额包干与收取治理费。沉淀资通的净收益相结合的差额治理,经济上相对独立。  3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会计代理记账制。独立核算、规模较小的校办,住房公积金,教学与教辅单位的创收会计业务,工会财务,各分院(系)基金,科研经费等,纳进“中心”同一治理。实行集中治理后,原单位的资产所有权、债权、债务关系和经费审批权仍回原单位。会计服务中心集中核算单位,共设立17套账。  4 独立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实行会计职员委派制。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和财务治理机构健全的单位,仍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会计负责人实行委派制,由学院直接委派和治理。  5 实行财会职员竞聘上岗。按编制岗位,采取全体会计职员自愿申请。公平竞争、考核聘任的办法,以达到按岗聘任、优越劣汰,不断进步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财务治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凡是纳进“中心”治理的单位,其财务工作实行“一公然、二不变、三集中、四分离”。具体做法是:  1“一公然”。即: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公然。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领导审批、会计服务中心的审核会计、稽核会计、会计主管和出纳等六个环节,整个处理过程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然,在运作机制上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止。  2“二不变”。一是单位资金的所有权不变。各单位的资金,无论原有的还是以后形成的,其所有权均属原单位;二是单位资金使用权不变。即,属于单位的各项收支、审批使用,仍回该单位治理。  3“三集中”。一是资金集中。实行资金集中治理,形成协力,充分发挥“中心”公道使用、有效调控、弥补单位资金短缺的作用。二是账户集中。把各单位(含未纳进“中心”治理的单位)分别在多家银行开设的多个账户,集中到“中心”一个账户上来,有效地遏制了多头开户、资金分散的“弊端”。三是职员集中。会计职员集中在一个办公大厅办公,能够更好地发挥监视作用,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四分离”。一是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使会计业务由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服务中心集中处理,会计职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这样较好地避免了会计职员实施监视时形成的“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弊端,也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视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原单位行使,会计监视职能由会计服务中心行使,这样审批责任人与实际操纵人形成分离,建立了双重制约机制,弥补了财务机构负责人既是财务审批人又是实际操纵人、缺乏财务审批与会计监视而不能相互制约的缺陷。三是会计凭证的存放治理与形成单位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服务中心治理并保存,有效地防止了因原单位的凭证自制自存,使会计作假行为发生后,外人很难得知,易于躲避监视检查的舞弊现象。四是会计职员工资、福利待遇和职务、职称提升与所治理的单位相分离,强化了会计监视,避免了财会职员因受制于单位而不能依法行使职权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