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

时间:2020-10-18 19:26:26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


编者按:全球化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力量,但一个民族国家如何应对则大有讲究。对于处于最高端的服务业而言,尤其如此。刊发此文,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意此文的全部观点,但我们认为,此文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提出了一个恰当的。
  金融是的核心,金融不仅是配置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调配经济命脉的供血系统,金融安全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经济专家反映,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系统对外开放上由于策略失当,出现大量廉价贱卖金融、仓促合资的现象。按照现在这样大跃进式的金融股权出售进度,不出五至十年,我国金融企业的股权将有一半以上被外资获得,这样的结局所隐伏的严重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金融大甩卖
  汇丰银行一位高管仰望浦东的交银大厦说道:“交银大厦不久将要更名为汇丰银行大厦。”
  近来,外资争夺金融企业股权的消息不绝于耳,如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和淡马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中国银行10%的股份;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0亿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出资1.1亿美元入股华夏银行;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等出资4亿美元收购太平人寿25%的股权并有权增持到49%;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与银行合资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而且自从2004年年底外资在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被放宽至49%后,我国合资基金公司数已达18家。目前仅从不完全的统计中就有67家金融机构已向外资出售股权。
  在金融业竞卖股权、私募融资的同时,海外上市也成为“超女选秀”般的。发行人比拼的不是发行价格和市盈率,而是贱卖股份所带来的认购倍数,如中国人寿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仅以每股2.5港元的价格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在排队海外上市的队伍中,还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行、中国工行、民生银行等等。中国金融业向外资贱卖股权宛如一场招商引资的大跃进,谁向外资出售的速度快、出售的比例高,谁就能得到执政的政绩和媒体的掌声。国内金融企业在境外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甚至多家金融机构向同一境外投资者压价竞卖股份,这将会带给中国金融业灾难性的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8月,中国至少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了外国投资者,几乎每家银行出售的股权比例都接近20%。从数量比例上看,外资入股国内股份制银行的比例已达50%。如果算上4家在谈的股份制银行,这一比例高达83%。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约用15%左右的股权换来了40亿美元左右,中国银行则将用10%的股权换来3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现在,工行也即将用10%左右的股权换来3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
  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从被入股的银行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控制力和市场力来看,几十亿美元的价格太便宜了。以工商银行为例,在国内拥有2.2万个网点,控制着中国银行业近20%的资产。入股工行,将给予外国投资者一个极大的共享影响力的机会,让它们可以分享中国金融业潜在的.爆炸式增长。
  我们正在‘出卖’整个银行业。但外资总共花了多少钱?可以说非常之少!拥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用30亿美元左右,就可以换来10%的股权。这简直会成为世界银行界的性事件。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们还在求着把股权卖给别人。今年年初,华尔街某银行一支劲头十足的团队飞往中国,考察投资中国四大银行中的两家——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经过一周会谈后,当这个工作小组的领队准备离开北京时,他们的电话响了。但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电话另一头是中国建设银行的一位官员,他请这家外国投资银行考虑投资建行。
  这种事实表明,中国陷入困境的国有银行渴望在海外上市前,从外国竞争对手那里吸引资金和专业技术,而且这已表现出一种毫无顾忌的渴望。现在,这种渴望正迫使国外各投资银行改变它们与中国打交道的手法,以俯就的态度抬高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