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业绩报告的变化趋势

时间:2020-10-18 14:11:53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变化趋势

以往的信息是以资产负债表(B/S)、损益表(P/L)及现金流量表为中心加以体现的,对于业绩的信息揭示是由损益表来承担的。然而,对投资者极为关注的企业股权变动信息,以往的收益/用度路径下的损益表是通过资产/负债路径的资产负债表的股份变动差额来进行把握的,为了更确切地反映这一信息,有必要采用新的业绩报告形式为投资者提供所需信息。本文通过对美、英两国,以及G4 1文告和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的来探讨未来财务业绩报告的方向。  一、美、英两国的财务业绩报告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无论是筹集资金的企业,还是投资者,都深感会计信息对正确决策的重要性。其中,作为判定企业收益性和成长性的财务业绩信息尤显关键。对此,近年来美、英两国在财务业绩报告的和上投进了极大的精力。  (一)美国的财务业绩报告  1.总括收益的定义  1997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sFAS),即《总括收益报告(Reporting Comprehensive Income)》。有关总括收益的概念及其内涵,固然在1980年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3号《营利企业的财务报表要素》中已有阐述,但它不包括期间损益而是反映直接进进资产负债表权益部分的增加额。为了猜测未来这一增加额范围的扩大,总括收益表有可能被制度化。  SFAC第3号被1986年修订的SFAC第6号《财务报表要素》取代,其中对总括收益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总括收益,是指以所有者交易外的会计现象为源泉,从交易及其他事项及状况中产生出来的一个营业期间内发生的营利企业股权的变动金额。此外,在第5号《营利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总括收益被阐述为是对某一企业主体的交易及其他事项施加的总体反映。  即,是指从所有者出资到对所有者分配这一过程变动之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以及状况中形成的一个会计期间的企业股权的变动额。由此,为了将总括收益定义为是股权,即是由净资产的变动而形成的,就需要以资产/负债的路径为条件。  2.总括收益的定位  SFAC第5号中,与总括收益相对应的概念是经营收益,它是收益与用度相比后的净额。在SFAC第5号中,经营收益是指一个经营期实质性结束(或者已经结束),有关经营周期的资产投进与该经营循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资产产出相比,超出(或下降)了多少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一个会计期间的业绩标准。这是以实现为基础的收益/用度路径下的收益概念。  这种基于收益/用度路径下的经营收益与基于资产/负债路径下的总括收益代表了不同的收益观,两种不同收益观之间存在的利润空间由“其他总括收益”来承担。  美国将这种“其他总括收益”,作为其后的实现损益时点来反映当期的净收益,即短期资金回流活动。例如,将x.期的外币兑换调整或一部分有价证券的评价损益之类的资产评价损益,作为“其他总括收益”计进,x2期一旦出售这一资产,又将在出售时点发生的损益计进损益表,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总括收益”中扣除出售损益的数额。  有关总括收益的表示,在SFAS第130号中作了重要区分,即列示出了损益表和股权变动表两种方式,同时在这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分类,如在损益表中分成第1种表述方式(one—statement approach)和第2种表述方式(two—statemenl approach)。第1种表述方式所采用的是将总括收益置于表尾确当期损益及其总括损益表的编制方法,第2种表述方式所采用的是将当期净收益置于表尾的损益表和在当期净收益中加上其他总括收益的总括收益表两种编制方法。以上两种损益表表述方式将共同的收益作为总括收益,它显示了作为业绩指标的总括收益受到重视,第2种表述方式将总括收益中的业绩指标明确地表示在损益表确当期净损益项目中,可以说它比第1种表述方式更重视当期业绩收益的成份。①  此外,股权变动表作为损益表的附表,对有关业绩指标作进一步编制及信息揭示,总括收益及其明细资料在股权变动表中是作为保存收益及其他总括收益累计额的期中变动形式表示的。这种方式下的总括收益将不具有业绩信息揭示的内在特性,若仅用这种股权变动表来予以揭示,则对损益表来讲其作为总括收益的业绩指标的定位是偏低的。然而,制度与实务往往存在分歧。调查表明,无论损益表是否保持净收益和其他总括收益这种区分,还是在应当选择应用损益表和股权变动表方面,美国的很多企业还是选择了没有把总括收益放在重要位置的股权变动表。这表明,在美国的会计实务中,基于实现路径的本期净收益的重要性还是得到了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