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0-10-14 13:59:37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出口信用保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摘要] 运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发现,外部效应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投保率低、保费偏高、赔付率高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通过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模式;实行对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主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制度;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创新发展原动力等措施,促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   [关键词] 出口信用保险;外部性;福利经济学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  自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较快,承保金额不断增多,2005年,全年承保金额为 21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占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7%。公司成立4年多来,累计为2 000多家企业支持出口额近430亿美元,支付赔款2亿多美元,带动银行为企业融资超过2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  1.投保率偏低  日本目前的承保贸易额大约相当于贸易总额的25%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大约在20%上下,世界平均水平是12%左右。而我国仅达到5%,低于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内投保过信用险的企业仅占全国出口企业的2.7%,作为出口信用保险重点支持的参与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投保率也只有10.8%,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的中小企业则更少。  2.保费偏高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近1%,对东欧、南美、非洲等急需投保的国家和地区,平均投保率高达2%。偏高的保险费率对我国许多处于亏损或保本经营状况的'外贸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保险赔付率过高  2001年保险赔付率达到144%;2002年、2003年出口信用保险的赔付率为128%、75%,净赔付率分别为97.3%、80.9%,远高于保险业所公认的70%的临界点(见表1)。  一般认为管理费A与赔款支出I之和除以保费收入P,其数值小于1时,公司盈利空间较大。但从已有的数据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02年(A I)/P的值为1.233,I/P的值为1.153;2003年(A I)/P的值为1.363,I/P的值为0.997;2004年保险业务仍是亏损,靠其他方面收入才略有赢利。但总的来说,保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二、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出口信用保险的正外部性分析  亚当·斯密指出,当个人追求自己福利的时候,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其他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看不见的手”定理要依赖于一个隐含的假定——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于社会上其余个人的经济福利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种假定往往不能够成立,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经常与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无法对等,生产太多或者生产不足总是存在,帕累托最优难以达到。庇古认为厂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的不一致现象,就是生产的外部性。如果边际私人净产值大于边际社会净产值,则出现边际社会成本,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如果边际社会净产值大于边际私人净产值,则出现边际社会收益,称之为“外部经济”。   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不但投保人能获得投保利益,而且由于能促进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因此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它的正外部性体现在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所得的投保利益小于其为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利益总量;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者保险公司而言,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所得的私人利益小于其供给成本。出口信用保险出现丁购买和供给双重的正外部性。正是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正外部性,在竞争性市场中容易导致出口信用保险“需求不足,供给有限”。  图1中假定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的条件下,外贸产品供给曲线是曲线S0,需求曲线为D,此时消费者剩余是P1AP0。投保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后,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作用而使外贸产品的供给增加和价格降低,从而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旋转至S1,出口产品的价格由P0降至P2,消费者剩余为P1BP2,比原来增加P0ABP2。价格降低使生产者的剩余由 P0AO变为P2BO。对全社会而言,社会福利即社会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的增量为△ABO的面积,而△ABO的面积是大于0的,这说明投保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后产生收益外溢,提高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2.制约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因素探微  出口信用保险具有双重正外部性,表现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所产生的一部分利益由当事人直接享有,如保障投保人出口信用安全,保险人得到保费收益;但另一部分利益则由投保人以外的国内外社会成员享有,如出口信用保险使出口增加,带动经济增长,国内公众享有就业增加、收入增加的好处;国外公众享有产品价格低廉带来的好处。成本则由投保人、保险人全部承担。因此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利益外溢使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正外部性的产生。正是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购买者和供给者成本——利益失衡,从而缩小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供给和需求规模,使其小于社会最佳规模,造成市场失灵。   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供给由保险公司决定。在图2中用边际私人成本MPC(边际社会成本MSC)来表示其供给曲线,用边际私人收益MPR(边际社会收益MSR)来表示需求曲线。很明显,保险公司可以调整其边际成本,使MPC=MSC。此时与边际私人收益MPR相交于平衡点A,均衡规模为Q1。当MPR上升至边际社会收益MSR时,平衡点为B,最佳规模为Q2。很明显Q1

【出口信用保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相关文章:

1.2016年保险公估人考试要点:出口信用保险

2.保险公估人考试要点: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3.出口贸易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分析

4.存款保险制度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5.信用保险及其特征

6.信用保险的主要包括哪几类

7.出口货运保险无法赔偿的原因

8.出口单证备案知识案例分析

9.出口信用证抵押外汇借款的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