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0-10-10 13:11:05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

   入世后中部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及区域市场,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高。普遍估计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但出乎意料,今年上半年的实际表明,外资始终不断流向市场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及大开发政策带动效应好和外资投入回报高的西部地区。

  从区域宏观与微观产业和相结合的角度,外资投向区域的时空变化,对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地方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新特点

  中部地区入世后吸收外资也出现了有本土化特点的新变化。

  一是,吸收外资从政策推动为主转变为法制为主,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相结合。2001年以市场和行为主导吸收外资的比重明显上升,非政策性因素在吸收外资中的度大大提高;

  二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中部地区非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领域和、保险、服务行业也开始逐步向外资开放;

  三是,外资向好产业聚集区的趋势明显加快。在国家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西部地区大开发政策指引下,西部地方吸收外资的能力有所提高, 2001年西部与东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差距由1999年的85.1个百分点缩小为84.9个百分点;而中部与东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差距由1998年的77.54扩大为78.9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第一,而流向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比重高达84%;浙江是我国块状经济和著名企业集群发展的策源地,2001年沿沪、杭、南高速路的电器、电工工具、纺织服装、领带、丝织等专精产业聚集区域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吸收外资分别占浙江全省总额的83.3%和85%,增幅超过浙江全省平均增速的35个百分点。

  同样中部地区一些局部强势的'产业聚区吸收外资也好于产业分散的地区,武汉“光谷”是我国著名的光电子产业聚集区,2001年武汉“光谷”吸收外资占武汉市的81%,增幅超过湖北全省平均增速20多个百分点。

  二、提高中部地区吸收外资水平的理论前瞻

  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集中在投资驱动力、对外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后来,提出了区位最小成本理论,认为区域的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差异,以及远期汇率理论和国际收支的影响,驱动国际直接投资总是朝着低成本区域流动。

  产业组织理论则认为企业的跨国投资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高投入产出效率的国际生产经营活动,寻求投入产出价值链上的资本增值最大化,而不是遵循国际贸易的国际交换原则。

  跨国投资的内部化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为了克服外部商品、要素、信息市场的不对称,通过低的交易成本的内部化而提高国际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率。

  借鉴这些理论结合东部及中部局部强势地方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经验,以及中部多数地方吸收外资低速增长的研究,提出三种实现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理论供研究选择。

  1、“比较资源吸引力”理论

  是指一个地区的战略资源、规模经济、产品、知识技术、资金、信息、信用和服务等资源可吸收外资投入能力同其它区域的比较。如果这个区域的资源或局部资源吸引外资投入的能力比其它区域弱,外资就会流向比较资源吸引力强的区域。

  研究西部全局性的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形势表明,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加快了比较资源优势诸如天然气这种生态洁净能源利用对外资开放的力度,国家允许外资控股并为吸引外资投入提供了大规模的、通讯等基础建设投资和先进的管理体制及机制,从而加快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吸收外资优势的战略性转变,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利用外资上的比较资源吸引力。

  2、“集团控制力”

  是指一个地区企业集团吸收、增加和扩大吸收外资投入的能力。一个地区企业的存量资产集中度高,企业集团越快,集团总部的财务、、信息、、研发、营销等服务机构的区域地位就越高。区域企业集团服务机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企业集团对区域内外企业的服务引导和扩张的实力强弱,实力强的企业集团服务机构不仅为区域内的企业服务,还可以为区域以外的企业服务,并实现以服务为主与控制相结合的更高形式的群体经济集团组合。

  企业集团控制力强对外资的吸引强度高,而外资受集团规模经济极化效应、资本扩张效应和收益增值效应的驱使,一般都积极加盟并把资本投向有强势企业集团控制力的区域。从国际上看,近两年来在WTO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分工、生产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出现的新变化,也进一步促使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和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朝着全球化产业内贸易及全球产业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2001年东部地区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利用外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有的高达40%以上,上海汽车企业集团利用外资的规模、增幅和占总投资的比重在全国汽车企业集团中位居榜首,比中部地区汽车企业集团利用外资的投资比重要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部地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产业内贸易、投入产出价值链和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的关联度高、链节连接紧密和资源配置集约。

  更重要的是沿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而形成的极具权威和产出控制力的跨区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外资快速扩张、产业快速成长与资本快速增值的要求。

  国际直接投资极为崇尚产业内贸易的极化效应和“积极投资”的优化理念,外资越来越多地趋向具有强效力集权和高效率运作控制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其关键是寻求对受资企业集团进行控股并直接参与管理,以减少投资风险,降低投资过程的交易成本,达到投资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投资多个关联又集权分散企业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投资选择的失误及“绿地投资”过程中控制不力等因素投资效率,外资只好选择对受资企业控制力强的企业集团,以便在24小时的距离内与受资企业直接接触,帮助企业进管理、经营,了解最新的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从而快捷地控制投资失误。

  3、“产业聚集力”理论

  是指一个地区产业集中和企业集群发展的程度。由生产要素的地域集中、企业的区位集群和交换行为的空间重叠,能使分散个别企业和投资需要解决的能源、供水、、区域信息网等公共设施,以及企业外部相关产业上下游供应价值链等产业要素,成为众多企业及外资投资互补发展的共同资源,形成极强的产业集约发展势能和企业成长力量。

  东部地区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实证表明,产业聚集力产生的群体效率、低交易成本和高回报是外资主动投入的最强驱动力,而产业聚集区域显著的人才、资本和管理的集中度是吸引外资的基本动力。

  国际上亦同样,外资流向集中度超高的产业聚集区诸如美国西部硅谷、德国索林根刀具业群、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器具业群、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鞋业群的外资回报率一般都比同类产业分散的个别企业要高出5 - 10个百分点。

  但产业聚集过度也会引发能源、水资源和交通的供应紧张,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严重的“产业聚集不经济性”会出现外资撤资或转移的问题。

  从中部地区入世新阶段吸收外资的整体发展上看,产业聚集力弱是中部地方对外资吸引力差的重要方面,而比较资源吸引力和企业集团控制力也面临吸收外资交易成本偏高、跨省市企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积极推进区域吸收外资空间及条件由改善环境和放宽政策为主向提高产业聚集力为主与外资偏好区域化趋势互动发展的转变,是实现中部地方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和主要发展途径。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相关文章:

1.中部地区国民经济论文

2.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

3.营改增经济法理论思考论文

4.概括推进教育论文

5.如何推进全民创业

6.浅谈推进环保教育活动

7.公司项目推进会的会议纪要

8.重点项目推进会议的纪要范文

9.公司项目推进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