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及空间构想

时间:2020-10-10 13:14:46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及空间构想

     【论文关键词】城镇 空间 江苏沿海 

  【论文摘要】江苏沿海城镇发展有着重大的空间缺陷。针对这些缺陷,以点轴空间理论和中心地理论为依据,结合江苏沿海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提出江苏沿海城镇的空间发展构想。在空间结构方面,以沿海高速——204国道、沿海岸线为双轴,构建沿海区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在空间过程方面,分别以交通最优、行政最优、市场最优三种方式,实行“组团式”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沿海城镇的发展。江苏沿海城镇布局的调整,关系到江苏沿海经济带是否能够崛起,从而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直接影响到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江苏沿海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缺陷 
   
  1、布局分散化,通达性水平低。江苏沿海城镇布局分散化特征明显,表现在地域结构上,城镇陆地通达性低,高速公路、铁路在沿海的覆盖密度,远远低于内陆。沿海各城镇的交通方式,以二级公路为主要方式,其次是水运。交通方式的落后影响了城镇的通达性。以沿海13个县(市)县城为对象,列出江苏沿海城镇“陆地通达性矩阵”,然后计算沿海地区县城平均陆地通达性指数,通过计算,各县城的陆地通达性指数为:赣榆19、灌云19、灌南29、响水19、滨海19、射阳30、大丰21、东台16、海安16、如东28、通州20、海门20、启东20、对于江苏沿海13个县(市)来说,江苏沿海各县城间的平均通达性指数为21.2,远高于13,整体通达性率(反映了区域整体通达性,以低于1.5为良好)高达1.63,这样的通达性水平是较差的。 
  2、等级规模体系不合理。按区域经济学原理,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是对应的。在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城镇空间分布呈现较为均衡的格局,道路网特征不明显,不能形成发展轴,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不明显,等级规模曲线呈最低平缓倾斜特点。在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城镇空间分布开始出现不均衡的特征,点轴形态出现,相邻城镇间的规模差距明显拉大,等级规模曲线逐渐变陡。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程度越来越大,点轴结构形成,城镇等级差异明显,等级规模曲线与横轴的夹角达到最大。在工业化后期阶段,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又趋于平缓。 
  江苏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处于农业经济阶段或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城镇的'等级规模体系不明显,等级规模曲线基本上还比较平缓。突出的问题是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不合理,中心城市不突出,小城镇发展慢。 
  在地域空间上,除了表现为均衡分布格局、点轴特点没有出现以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心城镇不突出,包括中心城市和县城,其规模偏小,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市区的发展为例,与省内其他市区相比(除新设立的宿迁、泰州以外),不论是GDP水平、财政收入、居民消费,还是城市建设以及人才总量,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最低水平。 
  3、城镇发展空间尚处于极点式阶段,缺乏密切联。城镇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城镇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极点式发展的初始阶段,离城镇群或城镇带的形成阶段还有很长的距离。在交通线路地域形态上,表现为“孤立径道”发展形态向“树状径道”形态的过渡。孤立径道、树状径道、回路径道、格状径道,代表了城镇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联系不断加强而依次出现的城镇发展地域形态。江苏沿海城镇发展的地域形态,处于第一种形态向第二种形态的过渡阶段,各城镇在发展中由于相互之间缺乏连接轴线,要素流动少,产业联系少,从而呈现典型的“极点式”发展特点。 
   
  二、江苏沿海城镇空间构想的理论依据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及空间构想】相关文章:

1.浅谈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构想

2.中国支付结算体系缺陷及改进构想

3.创业还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4.就地就近城镇化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5.《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全文

6.赴俄罗斯留学的发展空间

7.小快递创业还有发展空间吗

8.如何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空间

9.大理市发展旅游型城镇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