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上海两地服务业发展比较

时间:2023-03-19 13:26:59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武汉与上海两地服务业发展比较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比较了武汉、上海两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优势、寻找差距,提出加快武汉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汉 上海 服务业 比较
  
  武汉是我国中部的经济中心,是大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建国以来,武汉拥有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较为发达。在当前实体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发展服务业可成为武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基础好、潜力大,长期以来坚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两轮”驱动为其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源动力。本文旨在比较武汉、上海两地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优势、寻找差距,提出加快武汉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多角度比较武汉与上海两地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武汉与上海服务业在总量上的比较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可以近似看成通常意义上的第三产业,其涵盖面很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水平的标志。从总量上看,武汉2007年GDP为3141.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为1572.75亿元,占GDP比重的50.1%。上海2007年GDP为12188.8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贡献了6408.5亿元,占52.6%。2007年武汉的GDP仅为上海的四分之一,但两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大致相当,说明了武汉服务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但从第三产业总量上看,上海的第三产业GDP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4%,而武汉仅为1.6%,总量上的落后要求武汉加大力度促进服务业发展。
  武汉2002至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同比上年的增速分别为10.1%、13.5%、13.9% 、13.3 %、18.6%,上海同一时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速为10.9 %、9.0%、14.1%、11.1%、12.0% 、17.1%。对比可知,近五年来武汉的第三产业发展一直迅猛增长、速度惊人,而上海在这一时段前期由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心定位不清影响了服务业增速。总的来说,武汉和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武汉与上海在服务业产业结构上的比较
  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上看,两地的主导行业有所差别。2007年武汉在服务业产值中贡献最大的六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总额的19.1%;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占12.4%;第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贡献了11.6%;第四是房地产业,占8.5%;第五和第六分别是教育产业和住宿和餐饮业,同占8.4%。上海同年服务业产值最多的六大行业为金融保险业占其总额的18.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16.8%;再次是房地产业,拥有12.6个百分点;第四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11.3%;第五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7.8%;第六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7.4%。武汉服务业前六大行业总计贡献了第三产业GDP的68.4% ,而上海在相同情况下前六大行业的贡献为74.8%。
  比较两地服务业产业结构,上海在总量和比重上优势明显,金融保险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尤为突出,但其他服务行业发展优势并不显著。武汉除了在教育领域比重上有一定优势外,其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大力振兴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在产业机构比重上体现的不够明显,与上海仍有一定距离。武汉服务业与上海相比的主要差距还体现在传统服务业发展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以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之一金融业而言,武汉不仅证券化率(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和人均保费收入等远低于上海,而且在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保险等机构数量和质量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上海。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还体现在其吸纳的就业人数上。2007武汉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212.64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8.1%。同时,在上海就职于服务业的人数为512.62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6.4%。武汉与上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绝对数相差299.98万人,比重上,上海高出武汉8.3个百分点。上海服务业各行业就业人数都远高于武汉,其中在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武汉有必要研判形势,拓展服务业经营的范围,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服务行业,分担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武汉与上海两地服务业发展比较】相关文章:

浅谈网络金融发展的发展及对策06-06

谈服务业中顾客“等待时间”管理03-22

对汽车维修服务业的一项研究(一)05-12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05-30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06-03

中外饭店业服务治理比较06-03

国际借款费用准则比较及启示05-17

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06-02

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论文04-24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问题及发展趋势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