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时间:2020-10-09 17:35:09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非物质化的浪潮,非物质设计就是凭借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基于服务的设计。探讨在信息化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孕育而出的非物质设计观的形成原因和设计特点,及其对中国现当代设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设计;设计特点;中国特色的设计? ??
  
  1 非物质设计兴起的背景?
  
  1.1 科技的因素?
  当18世纪的蒸汽机在英国问世,没有人想到这项发明会带来一场历史性变革,引发工业革命。今天科学家与社会学家们认为计算机与电信技术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引起的这场新的技术革命将比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更加深刻。由计算机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全球网络成为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大的机器。在今后的几年中,它可能还要扩大许多倍,甚至更加强大。机器在过去接管了大部分重体力劳动,而计算机却越来越多地取代人们思维的任务。非物质设计成为一种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相匹配的设计方式。?
  1.2 经济条件和文化因素?
  科技为非物质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而信息社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它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概括起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都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消费主义和对物质利益的肯定这几个社会经济条件主导之下发展的。对物质利益和消费主义的追逐无疑是工业化社会设计的经济推动力。在工业社会中,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当这种物的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人类则要求设计能满足生活中的更多要求,于是突出地强调物品的精神追求,设计的个性化与情感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的提高,消费观念也从物的层面转为服务层面,从“物为我用”转为“物尽其用”,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1.3 生态要求?
  由生态危机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客观上需要设计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改变。两百多年来,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导致了包括能源、资源、环境等的恶化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出现了一些如环境保护、有计划发展、回归自然、简单生活等思潮,在设计界也出现了“反设计”、“绿色设计”等设计思想,旨在抑制人类过度的物质性设计、生产及消费行为,以便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许就是21世纪设计师追求的终极意义的职业道德。?
  
  2 非物质设计的特点?
  
  2.1 非物质与非物质设计?
  “非物质”的提法,主要来自于西方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启示,他认为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具有功能和样式的工具,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物质”前加一个“非”字并不表示“非物质”是“物质”的'简单反义。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和制造的社会”,以物质的“数”和“量”为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产品的“艺术性”和“精神性”附着在产品的物质性之上。它结合先进的技术成果,使设计艺术化、多元化、科学化。“非物质”这个概念表述了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从有形到无形、实物向虚拟、物到非物的转变,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与超功能,力图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物质产出,达到发展的目的。?
  凭借电脑所提供的新空间,虚拟化、数字化成为一种设计媒介或手段,在这种新的设计方式之下,设计在定义、范围、形式、目的等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变化。那么非物质设计就是凭借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基于服务的设计。它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并且揭示了物质设计中早已存在的非物质性,如产品的功能和样式本身是非物质的;产品构思和设想是非物质的;语言思想也是非物质的。 物质设计中有非物质设计的成分,而非物质设计又必定借助物质才能得以实现,两者互为联系和基础,如老子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者之间缺一不可。?
  2.2 非物质设计的特点?
  非物质设计依赖的是以数字化方式构成的通过网络、电脑而存在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中,艺术设计以数字化的虚拟为中介创造和构思艺术形象,设计作品。形式已经变成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最终的产品也不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物品,而是转化成为一种纯粹的功能或者超功能。比如我们直接享受了电子信件带来的信息交流的便利,而看不到信息传递功能的服务形式。设计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带来整个数字艺术设计过程的无纸化。它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信息、工具、人员的集成,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设计过程中对对象的全面分析和判断, 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非物质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意义,设计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进行转变,正是设计内容艺术化的表现。设计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非物质设计对设计的服务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感化、个性化设计,多功能、超功能设计,小巧、轻便、无污染的设计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并试图将这些功能融为一体。更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注重与消费者的交流与沟通,重视人文文化和民族特色。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是追求功能、科技、情感、效用多位一体的产物,是一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3 非物质设计与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相关文章:

1.论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的发展

2.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论文

3.论A.R.T.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4.IBM在中国的发展

5.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

6.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

7.浅析街舞在中国的发展

8.浅谈非物质文化的思考

9.街舞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