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解析

时间:2020-10-09 17:37:4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解析

     论文关键词:汽车;生产能力;过剩 

  论文摘要: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市场的需求量,出现过剩。过剩能促进竞争、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也存在资源浪费、制造企业利润下滑等弊端,因此需要在产业政策上进行引导,使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一、历史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的工业体系。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变化分析,可以划分为创建奠基、全面成长和高速发展的三个阶段。从1956年7月14日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20多年间,相继奠基创立了一汽、二汽、上汽等三大骨干汽车企业,这一时期是以计划经济为主,表现为卖方市场,车型中80%以上的是中型卡车和越野车,轿车还不到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汽车行业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汽车产品升级换代,结束三十年一贯制的历史。国家调整汽车产品结构,结束缺重少轻的局面,通过合作、合资、技术引进、联合开发、吸引外资等手段开始大力发展轿车生产,使中国轿车具有了一定基础和规模。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工业犹如井喷式发展,从2001年至今,我国各类汽车的产量几乎是以每年100万辆的速度递增:2001年的汽车产量为234万辆,2002年的汽车产量为325万辆,2003年的汽车产量为444万辆,2004年的汽车产量为507万辆,2005年的汽车产量达到了570万辆,2006年达728万辆,2007年更是高达888万辆。 
   
  二、过剩的影响 
   
  中国的汽车工业生产能力从“不足”到“过剩”几乎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敲响了发生过剩危机的警钟。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点看待过剩问题,过剩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1.正面的影响 
  (1)良性竞争,促进发展。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大地上先后成就了上汽、解放、东风、北汽、长安等大型企业集团,也成长起吉利、奇瑞、华晨、哈飞、昌河等民族品牌和私有汽车企业。由于企业众多、产品分布齐全,各厂家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促使厂家居安思危,加大技术整改投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2)可选择性加大。由于汽车厂家众多,同价格范围的车型、制造商很多,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买到称心如意的汽车。 
  (3)购买的经济性。因为品牌众多、选择性大,许多客户徘徊在各专卖店内,反复比较、咨询、讨价还价,“顾客为上帝”已成为各商家的销售理念。为了最大可能获得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制造商们努力从内部挖潜、不断提高竞争性;同时在营销上不断推陈出新,大打价格牌、服务牌、人情牌、组合牌。正是有了上面这些因素,消费者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实惠。 
  2.负面的影响 
  (1)能源问题。在20世纪中期流行的“石油即将枯竭,必须尽快开发能代替石油的新能源”之说现在仍在流行,各国都为研究与开发新能源投入了巨额资金。因为生产能力过剩,汽车的销售价格可能会更低,汽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消耗的石油也会与日俱增,石油危机可能会提前到来。另外,石油还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除汽车之外的'重要资源,汽车消耗的石油越多,用于其他用途的石油就越少,最终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 
  (2)换型成本高。汽车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必须规模才能经济,而规模化的流水线是按一定车型定制的。从过剩的情况具体分析,有些企业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说企业可以生产的车型市场不需要,而需要的产品公司又生产不出来,如果要投资新的生产线,老的线怎么办?给决策制造了困难,同时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解析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解析】相关文章:

1.产能过剩环境下的企业竞争

2.中国汽车产业论文提纲

3.企业实际生产能力怎么计算

4.跟单员如何测算企业实际生产能力

5.中国汽车美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6.「生产管理」工厂的生产能力如何计算

7.融资租赁实务:不动产能否作为租赁物

8.2017年中国汽车保险公司排名

9.跟单员《基础理论》考点:测算企业实际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