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论文

时间:2022-12-02 15:03:52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专业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论文

  1专业群建设模式与协同管理机制

高职专业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论文

  1.1专业群类型

  专业群的类型很多,有单核心专业引领型、单核心专业辐射型、双核心专业平衡型、各专业协调发展型四类。单核心专业引领型专业群是以某一重点专业为核心,将相关专业聚集起来,服务于某个产业链,群内弱势专业借助核心专业的师资、实训资源等优势,开展招生就业活动。群内核心专业有较多的优势资源,竞争力强;而非核心专业占有的优势资源较少,竞争力较弱。因此,各专业资源分配不均衡。单核心专业辐射型专业群依托成熟的核心专业发展。核心专业的师资和实训资源具有较好的共享性,能维持群内各专业的持续发展。这适合专业方向较多或新专业较多的专业群发展。这种专业群需要学校给予较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双核心专业平衡型专业群,是以两个核心专业为龙头,带动两个关联专业的子专业发展。群内专业竞争力强,各专业相互促进发展,专业群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这种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分散,各专业协调困难,容易产生矛盾。各专业协调发展型专业群的各专业间既相互关联,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各专业分工明确、地位平等。这种群往往依托某个产业链上的工作岗位来设置专业,各专业之间也容易形成较好的协作关系,对专业群负责人的能力要求较高。

  1.2专业群构建模式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建设专业群,有利于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有利于专业间的协调发展,提升资源的配置与共享能力,降低专业建设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通过专业群建设,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构建专业群。第一,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通过对某个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设置与产业发展一致的专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带动其它专业发展。第二,围绕岗位群,设置相关专业,各专业尽可能覆盖岗位群的岗位,以培养各个岗位需要的人才。第三,围绕学科设置专业,学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构成一个专业群。

  1.3专业群协同管理

  在专业群的发展过程中,应树立“竞争合作、互惠共生”的管理理念。专业群是由专业组成的系统,各专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专业群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各专业之间既要竞争,同时又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各专业共同发展。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实习条件要求,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特殊性。由于实训基地建设受到场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资金投入量大、设施设备更新时间长,因此必须合理地规划实训基地,整合实训基地资源,既要兼顾各专业的需要,满足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要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高等学校把教研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管理组织单元,把专业群内的教师划归到各教研室进行管理,这不利于协调教师资源和其它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共享性差。因此,必须集中管理教师资源,建设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群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库建设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虽然资源库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不同,不需大量的场地和设施设备等,但是资源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各专业必须加强沟通和合作,促进教师资源共享。必须整合专业群的教师资源,共同开发资源库,实现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库建设速度。

  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实践

  2.1专业群建设背景与思路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

  2.1.1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的背景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改造提升制造业的重要任务。常州装备制造业经历了模仿、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三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常州市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将大地促进常州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是江苏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常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常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重点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控机床、轻工机械、纺织装备等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广物联网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2.1.2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办学资源优势,以物联网、互联网、中间件、集成协同等技术为核心,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常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建设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除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两个核心专业外,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围绕物联网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从“识别感知”、“网络传输”、“智能处理”三个技术层面出发,结合学院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按照“职业导向、深度融合,以生为本、能力提升,统筹资源、协作共享,健全制度、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实施各专业建设规划,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保障专业群的滚动发展。

  2.2专业群建设

  2.2.1深化“职业导向、课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主要培养从事装备制造企业需要的物联网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维护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对学生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的分析基础上,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把课堂搬进车间,把车间变成课堂。以培养装备制造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需要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根据装备制造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岗位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职业导向”;同时,教学内容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课程教学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实现“课证融合”。

  2.2.2构建“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课程体系

  调查分析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制造企业信息化情况,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装、使用与维护,物联网系统的规划、组建与管理和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测试与运用三个岗位分别对应物联网技术的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根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课程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和确定课程内容,各专业之间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课程平台。

  2.2.3建立“层次递进、协作共享”的实训体系

  根据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链,对专业群实训基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成实践教学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优化。根据专业群各专业的通用能力要求,建立程序设计、电工电子等实训基地。根据各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建立专门能力实训基地。同时,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建设“层次递进、协作共享”的实训体系。

  2.2.4打造“校企互聘、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按照专业群内各专业间的区分度,组建教学团队。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双师培训基地、兼职教师储备基地,通过“百名教授进百企”、“假日工程师行动计划”、“社会服务能力认证计划”等活动,联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各专业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高职专业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高职药品营销与管理的课程论文06-24

网站站群管理系统的维护与应用论文06-21

北京中高职称论文发表要求05-10

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有关问题06-08

浅析高职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教育论文05-07

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论文05-03

协同发展下的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04-21

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范文(通用13篇)05-09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21

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探索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