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国企改革如何走向市场

时间:2020-10-15 11:19:56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析国企改革如何走向市场


  论文摘要:当前,主义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成为焦点。国企改革涵盖方方面面,主要从国企走向市场化入手,由股权改革引入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并且提出确保经理人市场实现其效果所必须的股票市场的完善。三者缺一不可,是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者;股票市场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以来,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国企改革目标是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将国企推向市场,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仍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下面对于如何将国企推向市场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1 股权改革

  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控制权,不仅分享国有企业的利润,还要参与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会阻碍国有企业市场化。如何进行股权改革?国有股权占多大比例不是重点,关键要确定两条核心原则。第一,国家不参与国有企业的经营,只参与利润分配。这样才能放开企业,走向市场。第二,不管国家参与分配利润的所得是多少,其拥有否决权。拥有否决权的意义在于国家可以控制国有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影响到国家。

  2 经理人市场的建设

  我国国企规模大、管理层级多,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诉求往往并不一致。要想使国有企业高效运转,就需要建立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就要依靠经理人市场的建设来完成。
  建设经理人市场实际上是为了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就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优胜劣汰。建立经理人市场,可以使管理者永远处于被替代的威胁之中,这就促使各企业管理者产生危机意识,把建立和管理国有企业的责任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国企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管理者的职业发展、财富收入。这就激励管理者以完善企业管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体来讲,可以采取竞争上岗机制,好的管理者经营业绩显著,可以继续留任,而经营业绩达不到标准或者职业操守出现问题的管理者就要被“踢出”圈外。这样,管理者为了自身名誉和发展前途,一定会恪守己任,使出浑身解数来经营好企业。
  一旦有了经理人市场,就相当于股东可以到公开的市场上去雇拥好的经理人,而经理人的雇佣价格跟其业绩挂钩,价格由市场决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是为了减少寻找、更换经理人以及确定经理人价格的交易费用。市场建立后的问题是经理人的业绩如何进行评价,且评价的交易费用要足够的低,方法就是股票市场的完善,通过众多关心公司业绩的股东在股票市场上用脚投票的方式无情地给出股票价格。

  3 股票市场的完善

  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完善时期,存在的问题不仅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还牵连甚广,对多方经济实体产生间接的不利影响。目前股票市场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股票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市场价值。商品市场上,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价值规律是商品市场上最基本的运行规律之一。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遵循这一规律。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往往脱离了企业的真实价值,出现严重的偏离。造成这种偏离的主要原因就是股票市场投机行为严重。
  这里我们要区分和投机这两种不同的含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区分只限于股票市场中的投资和投机行为。投机是不以企业价值面信息为参考的短期套利行动。其特征表现为换手率高。反之,投资则是以企业基本面信息、潜在盈利水平等为基础进行的中长期经济活动。其特征表现为投资期限较长,换手率低。短期投机行为会造成股票市场无故大幅的波动,这样就会扭曲价格信号,浪费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价格脱离价值而变动,企业经营好坏的真实信息无法为投资者正常获取,管理者的外部监督被破坏,也就无法考量其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而中长期的投资行为要求投资者关注企业基本面信息,根据企业成长前景及盈利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再根据其预期理性地做出。一旦投资者以投资行为来参与股票的买卖,那么股票价格信号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社会公众才能通过股票价格如实地判断企业管理者业绩。企业效益好,投资者就会购买,企业市场价值进一步上升。相反,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差,就会从股票市场上反映出来,投资者也就不会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企业价值下降,这就会促使企业为了实现转亏为盈而努力,企业管理者承担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必须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提升、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以此达到监督管理者的目的。这才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的股票市场环境。
  我国股票市场上之所以投机行为多,投资行为少,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健全、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获取企业真实基本信息的交易费用太高。同时,投机又太低。理性股票投资者必然选择投机。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