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时间:2017-08-17 我要投稿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际上许多巨型公司和重要产业都卷入了跨国并购。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正是试图通过并购来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实现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由于跨国并购可以给出口企业带来多重绩效,而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及市场范围又是衡量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准,但我国出口企业却在技术与市场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及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出口企业更多地以追求先进技术及国外市场为目的的跨国兼并收购。

  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加速与世界市场接轨;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投资并购策略提供宝贵经验。随着中国逐步开放市场从而引入实力雄厚并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竞争者,国内出口企业也迫切希望通过积极对外兼并收购来主动寻求先进技术和国外市场,将自身综合优势和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技术和服务相结合,以增强企业本身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可喜的增长成果,企业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但在我们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利弊,扬长避短,提高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专利费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争夺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打压我国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争议频繁发生,不仅规模增大,涉案领域也在扩展,从打火机到剃须刀,从彩电到DVD,从电信设备到数码相机,从摩托车到汽车,对我国一些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4年第36期资料显示,仅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至今影响最大的案例是“DVD 专利联合许可”系列纠纷,我国的DVD 厂商为此支付日、美、欧企业结盟的“6C”、“3C”等30多亿元人民币,还将继续支付数百亿元人民币。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5%,约占机电产品出口利润的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6年公布的资料]。

  (二)倾销案问题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逐步出现了扩大之势,由于近年来各国和地区滥用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产业,所以针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接连不断,仅在家电出口企业,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1982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家电出口企业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4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142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5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146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46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31%以上,但是当年中国的家电出口外贸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却只有19%。显然,中国已经是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各国对我国家电出口产品的频频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我国家电企业发展的实质性障碍。

  (三)OEM、ODM代工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进入外国的主要渠道是接单,即OEM、ODM生产,尤其在家电业我国对美出口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格兰仕生产微波炉,小天鹅生产洗碗机,长虹生产电视机等。美国经销商以自己的品牌向中国企业下单,充分利用中国规模庞大的厂房、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紧缺的能源与廉价的劳动力,而许多中国企业也都甘于扮演代工的角色,不进行新产品开发与产品销售。

  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上始终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国每年出口彩电3000多万台,但出口平均价不足100美元,贴牌产品达89%。2004年,根据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的调查,彩电出口中,加工贸易特别是OEM占绝对主导地位,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很小。以创维为例,每年出口额近30亿元,但90%都是贴牌生产,只能赚取到低廉的加工费。

  (四)外国企业在华并购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利用明显的资金、品牌和技术优势,千方百计谋求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并购国内企业,可以绕过国家之间对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各种壁垒,更加有效地占有市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了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维持高进入壁垒,跨国公司透过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在华开展研究开发,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以图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谋求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因此,外国企业在华并购案大大增加。从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案例来看,来自美国的占30.2%,欧盟占27.3%,东盟香港占9.1%,日本2例占6.1%,加拿大及印度各一例,占3.1%[ 《中国事务》2006-3-14]。

  二、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面对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不利因素,我们要认真分析,多方探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知识产权缺失

  据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消息,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引发的诉讼赔偿金额已有10多亿美元。仅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因此受到影响,损失金额达170亿美元。

  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出口企业共同的困境。多年来,中国“以市场换技术”之路推动工业的发展,也正是“以市场换技术”造成知识产权缺失引发的破灭几乎在各个领域重复。比如,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掉进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能力弱—依赖—越依赖—能力越弱”的双重怪圈。在IT领域,由于核心硬件、系统软件开发长期滞后,使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进展缓慢。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因为缺乏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装备的规模开发能力,增强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用一组数据来比较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差距。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比例是6.4∶1,IT领域外国人在中国的发明专利占90%,计算机领域占70%,医药领域占60.5%,生物领域占87.3%,通信领域占92.2%,[3 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中国虽已经成为IT产业大国,但由于微处理器等关键技术为跨国公司所垄断,国内企业不得不面对产品采购成本高而附加值低的局面。

  除了在核心技术方面先天缺乏,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都过分依赖国外,仍处于整机仿造、技术跟踪、有限度结构设计和开发及外观改进阶段,缺乏独立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竞争力缺失。同时,许多拥有相当技术开发实力的国内企业又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以至于在遭遇专利诉讼时,毫无反击能力。据业内分析,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势头迅猛,严重威胁到国际产业巨头的市场,而二次专利费的收取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内出口企业的海外发展。

  (二)品牌认可度不高

  中国作为全球家电的制造中心,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世界公认,但缺乏核心技术、品牌运作的不成熟以及外资品牌先进营销方法的全面导入使国产品牌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面临危机。内地企业生产的家电产品虽然已走向世界,可中国本土家电品牌在国际市场还没有出类拔萃的。海尔、TCL、康佳、创维都正在为打响国际知名度做出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绝大多数选择了“贴牌”的命运。

  而那些已经退出或某些领域退出制造环节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形成的互补型竞合关系更是显而易见。以美国通用为例,其基本已经退出制造环节,转变为家用电器的品牌运营与产品的供应商,每年以业务外包的方式从中国企业采购或定制数百万台的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小家电。据调查,虽然包括创维、美的、格力、科龙等在内的家电企业都开始有意识地转向自主品牌出口,但实际上,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依然是占极小比例,目前约80%的出口家电产品是通过与跨国公司的贴牌生产合作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当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时,我国出口企业国际品牌形象塑造缺失,造成品牌美誉度、认可度不高。

  (三)整体规模与范围不协调效应

  我国出口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下的大型跨国公司,规模较小,集中度不高。我国出口企业90年代后进入结构调整期,从小型分散生产到集中规模生产,涌现出了海尔、春兰、格力、长虹、TCL等知名品牌和生产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但其在生产能力、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营业规模上看,2002年全球信息技术公司百强中前10家公司总营业收入为3276.96亿美元,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中前10名(包括海尔集团、广电集团、熊猫电子、TCL、海信集团、长虹、澳柯玛等)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79.1亿美元,仅相当于前者的7.5%,利润不到前者的5%,而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全球为19.7%。[4《进出口经理人》2005年第4期]

  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电巨头,海尔目前占领国内21%的市场份额,但其在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理想却未能实现。据了解,海尔从1998年开始走向国际化,张瑞敏给海尔国际化定下的目标是海外业务要占到海尔集团整体业务的2/3。海尔集团在海外屡建基地,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球营业额为1016亿元人民币,来自海外的收入10亿美元,不到总收入的8%。至今,海尔的主要家电产品在美国还处于贴牌销售阶段,远非美国的主流家电品牌。

  (四)国际化整合营销能力不强

  许多中国企业缺乏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经验,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1、缺乏长远的国际化视野,对整体价值链优化把握不当。由于难以适应以系统的思维再造高效业务流程及对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供应链的重组,因此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效益最大化方面价值链得不到整体优化。

  2、拓展海外市场模式上的单一化,缺乏导整合能力。多数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往往通过进口代理商这种单一渠道。这种方式虽然在初期能够为企业节省资金和时间,但也常常将自身置于谈判的不利地位。尤其当中间商的实力与出口企业实力相比较强的时候,出口企业就可能会受到中间商的控制,利益遭到侵害。

  3、企业往往对自身实力和海外市场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不够。对企业自身来说,在资金实力、技术领先度、人才培养、海外投资经验等许多方面差异很大;对海外市场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即使是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各有特色。但是一些企业往往对这些差别和风险估计不足,盲目跟从,导致投资失败。

  (五)多元化扩张收购导致企业衰败

  一直以来,国内出口企业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建立的产业体系,但在竞争压力之下,多元化的扩张,早已模糊了清晰的产业界限。以彩电为例,当年的彩电大王——长虹,扩张的领域蔓延到空调、冰箱、通讯、IT,现在的彩电大王——TCL,比长虹的战线更长,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空调、通讯、电工、影碟机、IT等,在这种产业扩张的背后,中国出口企业依然没有改变在国际市场代工的身份,因为至今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刻在国际市场上。

  显然这种多元化扩张并没有为国内的出口企业带来产业升级所需要的竞争力的提升,只是简单复制了原有生产要素的制造模式。再次以比较优势的制造规模将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再不断的以更低的价格来刺激人们更新消费。而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本在为规模带来的性价比在市场上不断的买单之后,已经没有能力再投入到技术创新的研究之中,这便是中国出口企业的系统病因。典型的代表是国内彩电巨头集体涌向冰箱、空调、洗衣机、手机等产业族群。从而形成一种盲目的机会主义多元化浪潮。在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领域,无论是TCL、还是康佳、长虹、海信等都没有将其彩电领域的品牌效应进行有效地扩散,相反,却导致企业资金链不畅,引发企业经营危机。

  三、我国出口企业跨国并购趋势

  跨国并购可以给出口企业带来多重绩效,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更多地以追求先进技术及国外市场为目的展开跨国兼并收购。

  (一)世界市场的通行证问题

  从收益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动机就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横向并购有利于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纵向并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协同效益;而混合并购能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获得竞争优势。

  并购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反过来又驱动着企业的并购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企业在多个行业“大而全”的分散经营越来越困难,因此,我国出口企业通过并购不断地调整其结构,追求专业化经营,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并且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强强联合,形成战略联盟,来获取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受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日益显著,借助于国外资源、技术、产品和市场来调整本国出口企业产业结构以满足国际国内不同层次的要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出口企业越来越倾向通过并购,控制原材料和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利用并购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出口企业以形成完整的全球网络为其目标,积极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减少企业成本,压缩库存,提高产出率,推动和拓展国际市场。

  2004年12月8号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新联想不但形成遍及全球160国家的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全球认知度,而且将拥有IBM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二)国际品牌形象塑造问题

  塑造国际化品牌中高端形象:一是整合技术路线的中高端形象,我国出口企业正通过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来调整并实现中高端技术路线及其技术创新目标,同时,我国出口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研发能力和产业R&D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于前沿技术的快速捕获和核心技术的有效跟踪,尤其以技术高端明显趋向全球垄断的今天,拥有核心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便意味着对于全球高端技术及产品市场的独占。二是整合市场渠道的中高端形象,我国出口企业开始借助现代物流技术平台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产品流通中的中高端渠道与销售终端的无缝对接,不但有利于渠道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流通、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且放大主流市场占有率。

  今年3月26日,联想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在未来四年内,联想将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有史以来,中国企业第一次与索尼、三星、通用、松下电器、等跨国巨头同台共舞,品牌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联想希望借助TOP计划真正有益于其国际化业绩。

  (三)国外技术研发与生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驱动了我国出口企业将研发和生产基地扩大至海外。而全球间人员、资金、技术的广泛、便利流动为此创立了条件。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研发与生产不再局限于本国为基地,而是根据其战略安排需要和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在全球范围选择安排科研及生产机构,促进其研发及生产过程国际化。我国出口企业在全球化环境进行跨国经营和科研创新,逐渐从以下方面入手:重视科研创新的作用及国家应有相关政策支持;注重与国际知名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共同创新;注重研发与生产和效益的关联性,注重经济效益。

  新成立的BenQ Mobile将设立亚洲与欧洲两大研发制造中心。欧洲研发制造中心保持原有优势,持续深耕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而亚洲研发制造中心,则以其贴近新兴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的研发优势,结合既有制造实力,创造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手机产品。明基完成对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整体收购,一方面,充分发挥明基在消费类电子产业的专长,另一方面,结合西门子技术、国际知名度及国际管理经验、领先全球的通讯研发技术与人才,再加上其快速供应链与全球行销的实战平台,未来双方将携手努力,共同拓展世界版图。

  (四)拓展外贸本地化,融入全球化

  总体上讲,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三方面原因:外部竞争压力、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因素。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内鼓励“走出去”政策、WTO带来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出口企业开始认识到全球发展战略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尽快将全球化行销战略提升为全球化发展战略。我国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通过利用全球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研发机构以及设计中心的资源,获取全球市场、技术、品牌,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跨国生产体系,发展和壮大自己。

  我国出口企业在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的同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不足,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拓展外贸本地化,融入全球化,努力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力争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纵深发展

  目前,中国已初步确立符合国情的促进“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对外投资领域取得较大发展。生存压力是我国资本输出加快的根本动力。我国出口企

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