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现象

时间:2020-10-09 18:25:53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现象

王娟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对《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十八章“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理解。在了解萨伊“三位一体”公式表达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批判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逻辑和内容,即马克思是如何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基础上,从公式的形式、内容、公式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的假象、产生这些假象的必然性以及公式体现的资本主义拜物教方面,批判“三位一体”公式的不合理性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以萨伊的“三位一体”为代表的要素创造价值学说的理论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关键词:萨伊三位一体批判现象本质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科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资本论》第三卷,对庸俗经济学家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了批判,批判了公式的荒谬性和辩护性,指出了公式表现出的拜物教假象。通过马克思对“三位一体”的批判,可以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尤其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的科学理解,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的经济现象。
一了解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内容
1萨伊及其“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1767~1832)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其他西欧各国庸俗经济学的主要奠基者。他的重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概论》,萨伊以通俗形式解释斯密的经济学说并扩大了斯密学说中的庸俗成分。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是指:资本一利润(企业主收入 利息),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马克思称此公式是“把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秘密都包括在内的”①公式。在萨伊看来,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如果利息表现为资本所固有的独特的产物,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家的“工资”,这样,上述谬论又可以确切地归结为:“资本一利息,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
2马克思为何将此公式称之为“三位一体”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9页
“三位一体”这个用语本身来源于基督教义。据《新约全书》说,约瑟之妻马利亚在结婚之前就由于被圣灵所感而怀孕,她生的儿子就是耶酥。圣灵为上帝意志的.化身即圣父,而耶酥是圣灵之子即圣子,同时他又是圣灵的化身。所以,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它们都是上帝的化身。马克思借用基督教的这个说教,来讽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上述谬论。本来,资本主义的利润(或利息)、地租、工资均为一个来源:雇佣工人的劳动。可是,萨伊则认为,利润(利息)、地租、工资这三种收入形式,分别由资本(生产资料)、土地和劳动这三个要素创造,这同基督教把同一个上帝区分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的说教是一样的。
3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理论渊源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源于亚当.斯密理论的不彻底性。亚当.斯密价值的收入决定论认为,组成收入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成为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这就为工人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者共同创造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形成了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基本命题。萨伊认为“全部总产品,对一个国家来说,都可以分解为纯收益”,①这就像斯密一样,将总产品价值C V M中的C给分解掉了,因此,马克思说,“这种幻想,不过是亚当.斯密以来贯穿整个政治经济学的荒谬教条。”②
二马克思如何揭示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荒谬性 论文网在线
首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批判的哲学基础。马克思认为,庸俗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是“教条式的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③目的是将经济关系的内部联系,即本质,用一种异化的、荒谬的形式来隐蔽。因此,马克思在对公式批判时,着重是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出发,透过公式表现的经济现象,挖掘出背后所隐藏的本质。马克思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受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影响。对于事物的本质,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本质的关系是事物表现其自身所采取的特定的完全普遍的方式,凡一切实存的事物都存在于关系中,而这种关系乃是每一实存的真实性质。”④因此,马克思认为研究事物的本质,就要找到它存在的实体及其关系,将表面的现象抽掉,从关系中找到本质,且是从社会关系中找到。而庸俗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就像“一个表皮或帷幕,里面或后面还隐藏着本质”。⑤所以,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的批判就是要透过现象找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