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当前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城市

时间:2023-03-18 16:45:08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刺激当前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城市

国民经济的增长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来拉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我们不得不正视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扩大出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反映国家财政自身“承债”能力的指标看,大举外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并非长久之计。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讨论的课题。而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宏观部门对开拓农村市场着力较多。
  有关部门制定的开拓农村市场的政策和措施,一方面考虑的是城市市场相对饱和,刺激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考虑的是农村家用电器不普及、消费水平较低和占60%以上人口所决定的潜力。绝大多数讨论农村市场的文章也认为我国农村市场的“规模大、潜力大”,但这种规模与潜力都不是建立在农村市场现实购买力基础上。例如,对农村市场潜力的判断多是从发展的眼光与未来的角度进行的,或者根据与城市购买力的巨大差距来判断的,即农村市场的购买力,“如果”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将会如何。这种远景预测式的判断较难构成企业进行农村市场开拓的基本前提,即使勉强以此判断为根据去开拓农村市场,也难存在着一个较长的滞后效果。
  一、农村居民收入难以有效增加制约消费
  出于对农村市场的乐观估计和希望,对农村市场的开拓,更多地放在改善消费环境上。但从现在看,农村市场仍未得到根本的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刺激农村消费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从短期看,农村居民收入难以有效增加而导致的购买力不足是限制农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回顾过去20年的农村居民增收历程,体制创新、农产品提价和增加产量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总量的扩张已不能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村居民增收越来越依靠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这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成长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入WTO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这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农产品供求。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的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在农产品绝对短缺时期,基本上不存在需求约束,只要农业能增产,农村居民就能增收。在需求约束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增产已不足维持农民增收,甚至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这就是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难以再有大幅增长的基本原因。
  2、农产品价格。
  80年代以来,国家几次调整农产品价格,以保护农村居民种粮积极性。经过“入世”谈判,国人恍然发现,与国际市场相比,自家的农产品价格已是“高处不胜寒”,成本价高出人家市场价2—3成。“入世”后,虽然短期内还允许实行农业补贴,但长此以往,财政也无承受能力。
  3、农产品成本。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伴随着资本替代劳动力,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价格也发生了变化,农产品成本呈加速上升趋势。除了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客观因素外,生产经营不善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单位农产品的物资成本、活劳动成本都在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成本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左右。与农产品供求联系起来看,需求约束有把农产品价格向下打压的趋势,而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的上升又有把农产品成本向上提升的趋势,两者相向运动的结果,吃掉的是中间的农业纯收益,从而导致农业效益下降。
  4、农业劳动生产率。
  2000年,我国农业的GDP份额已下降到15.9%,而农业的就业份额仍然在50%。农业与非农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从1990年的3.93倍扩大到2000年的5.29倍。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相对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下降的。
  5、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在经受着重组、改制或被淘汰的考验。近些年来,乡镇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发展,更多地用资本代替劳动,每年向外排斥300多万农民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效果,渐渐趋于减弱。
  二、刺激城市居民消费的优势所在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农村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有效增加,要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分析比较看,刺激当前消费需求更应当把重点放在城市,发挥城市消费对农村消费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城市消费的扩大,可以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对农副产品消费量、促进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的提高等,最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
  1、城市居民收入数量多于农村居民。
  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5.1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84.7元,比上年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95倍,差距倍数比上年扩大了0.06倍。从净增额看,2001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净增189.6元,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574.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2000年为1.89∶1,到2001年扩大为1.95∶1。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强弱,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32.7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4.7元,增长1.6%。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率由2000年的2.28∶1扩大到2001年的2.33∶1。
  2、城市居民收入质量优于农村居民。
  (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性不同。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比较强,农村居民家庭则较弱。在收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越强,消费水平就越高。在稳定性和均匀性不同的情况下,对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就不能用年度数字进行对比,而应该用较长时期的数字进行对比。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差,因此,如果拿某一年份比较,即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等于甚至高于城市居民,其消费水平也会低于城市居民。
  (2)城乡居民收入内容不同。农村居民收入是其全部收入,而城市居民除了可支配收入,还有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福利性收入。目前城市国有单位和城市集体单位职工,尚未完全实现收入的工资化和工资的货币化。城乡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差距比收入差距大。
  (3)城乡居民收入用途不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只用于居民的消费与储蓄,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要进行生产性投入,因此,农村居民实际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比重小于城市居民。
  (4)城乡居民收入形式不同。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全部是货币化收入,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有部分货币化收入,还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收入。货币化收入比重低使农村居民实际购买力小于城市居民。
  3、城市居民的消费剩余大于农村居民。
  虽然农村居民家用电器普及率还比较低,似乎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但是消费潜力并不

【刺激当前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城市】相关文章:

当前煤矿通讯技术研究05-23

关于当前信仰缺失的原因探析05-31

浅论刺激性购买模式分析04-29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1-06

谈当前饭店营销竞争新策略08-19

当前大学舞蹈教学现存问题的思考08-12

谈高职哲学课教学质量的着力点论文06-26

透过旱灾探析重庆当前市街绿化05-29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05-29

当前企业人才流失原因与管理措施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