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3)

时间:2020-09-02 13:14:35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李斯特正确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应该从长远的利益着想,而不应该只看重短期的增长,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寻求经济增长的道路是不同的。他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四)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注重国民财富增长过程研究的传统,阐明了资本积累的规律和一般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即经济增长必须满足的条件,认为扩大再生产可以通过两条基本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加积累,即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即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从社会经济总体的角度,马克思十分强调全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保持各部门的动态平衡。为此马克思以两大部类划分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再生产公式,这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的有效的分析工具。马克思还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单纯的财富增长过程,它会引起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效应:一是生产要素社会结合的深化,表现为劳动力的组织和科学力量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以及以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出现的生产过程使管理和指挥劳动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二是生产关系再生产效应,即产品的再生产必然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孕育着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乃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更替。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中较早地提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生产量扩大可以不依赖于资本量增加的情况。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须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的劳动量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简单地说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三、经济增长理论的衰落阶段
  从约翰·穆勒宣布放弃工资基金说宣告古典经济学的解体,到20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约一百年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几乎在主流经济学中完全消失。经济学的主要视线由关注积累的动态模型转向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既定资源的静态配置,这一现象被经济学说史称之为“静态的插曲”。
  (一)马歇尔的增长理论
  马歇尔不完全赞同李嘉图的报酬递减规律,认为他所讲的情况是有条件的,是只限于一个古老国家的情况,并且低估了稠密的人口对农业所提供的间接利益。所以,他恢复了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于报酬递增的许多理论。同时,马歇尔把知识和教育引入生产要素之内,认为知识促使经济增长。马歇尔还提出了教育投资的概念。他在论述“教育作为国家的投资”时说:“把公私资金用于教育之是否明智,不能单以它的直接结果来衡量。教育仅仅当作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舒尔茨认为,马歇尔有关人的健康、精力和知识的经济重要性已经预示了后来经济学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的那些东西。

 (二)熊彼特的增长理论
  1912年,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后来沿着这一理论发展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分支。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由大企业内部的经济力量所形成的。所以,熊彼特十分看重企业家的作用,认为企业家是创新与发明的代理者,发明与创新才是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
  此外,熊彼特还是较早研究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经济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是通过企业家进行的。所以,企业家是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四、复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