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消费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0-10-31 13:08:31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居民消费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近1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我国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于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将起到一定作用。
  一、消费群体日趋多层次化
  1.城市与农村两大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继续扩大。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超过改革开放初期水平。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9倍,差距倍数扩大了1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情况,收入差距更大。从净增额看,2001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2366元,净增113元,城镇居民净增580元。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净增总额比农村居民高出4.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下同)1999年为2.65∶1,2000年扩大为2.79∶1,2001年扩大到2.9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强弱,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率由1999年的2.93∶1扩大到2001年的3∶1。
  2.城镇居民之间的消费群体——高低收入群体消费差距悬殊。住户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至2000年的0.32。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户户均年收入13311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年收入只有2653元,增幅是最低收入组增幅的7.8倍,差距已由1992年的3.26倍扩大为2000年的5.02倍,比1999年的4.6倍又有扩大。从收入增速看,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组收入增长越快,中等偏上收入组以上的收入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购买力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
  不同收入群体分布形态不理想,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很大。从1994年和1999年的分布看,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群体,合计只占总人数的28.62%;而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占总人数的64.15%。
  3.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群体——消费差距不可小视。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按纯收入进行五等份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2000年最低收入组农户和较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是802元和1442元,比上年下降6%和0.6%。中等收入组农户、较高收入组农户和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是2005元、2768元和5198元,分别增长1.6%、3.3%和6%。
  二、不同地区居民消费群体的差异明显
  从城镇居民看,2000年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7682元、5165元和5487元,收入之比有所扩大。东部地区平均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三者收入之比为1.49∶1∶1.06,比上年的1.48∶1∶1.06有所扩大。收入最高的省与收入最低的省收入之比为2.39∶1收入最高的城市与收入最低的城市收入之比为4.88∶1。从农村居民看,省际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137扩大到2000年的0.238;省际收入高低倍数从1978年的2.88扩大到2000年的4.20;以西部地区为1,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1.27∶1.05∶1扩大到1997年的1.95∶1.37∶1。
  我国地大物博,地区间的经济水平和消费习俗迥异,不同消费群体在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广东省统计局城调队最近对广东、江苏、浙江、辽宁、山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六省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广东人居住、食品、通讯、文教娱乐上花钱最多,浙江人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花钱最多,山东人买衣服最多,而福建人最爱存钱。
  据统计,2001年东南沿海六省中,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为10464.47元,广东省第二,为10415.19。人均消费性支出最高的是广东,为8099.63元,第二位是浙江省,为7952.39元。
  从八大类消费支出情况看,六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各有侧重。广东居民的食品支出3089.5元,交通通讯支出1075.54元,居住支出1124.11元,杂项商品支出514.25元,娱乐文教服务支出961.72元,均居第一位。衣着支出最高的是山东省,为700.29元。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方面支出最高的是浙江省,分别为541.06元和662.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