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分配评价中基尼系数与价值判断相容性分析

时间:2020-10-29 13:58:38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居民收入分配评价中基尼系数与价值判断相容性分析

一、居民收入分配评价中价值判断的作用  
  价值判断是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评价与选择有关,选择是评价的外化。“[1]价值判断被哲学家定义为,价值判断主体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和视角对特定事物状态的合理性进行的主观判断,包括绝对形式和相对形式,绝对形式认定某事物是好的或坏的,相对形式确定事物之间的好坏程度。价值判断内容中所参照的是价值判断标准,即判断者意欲促使某事物存在、维持某事物存在或让某事物消亡的意向。[1]收入分配评价中公平问题被予以高度重视,而特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公平的识别以及公平程度的衡量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价值判断。因此,价值判断在收入分配评价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价值判断对收入分配状态进行优劣排序时毖突破数量信息的局限性
  收入分配差距与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有直接联系,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也经常被用来测度收人分配的公平性。但是,仅根据收入差距的大小难以得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的结论。基尼系数等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只给出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数量信息,而隐藏在不平等指标数量信息背后的细节是基尼系数等指标所不能衡量的。在未了解社会中的其他情况之前很难回答一个具有低基尼系数的社会居民收人分配是否合理。如果这个社会中的劳动力都是同质的,那么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和完全竞争原则可以认为这个社会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尽管其基尼系数根据国际通行标准显示该社会的收入分配处于最佳的平均状态。基尼系数等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诸多指标即使没有任何误差,也只能客观地反映居民收入的相对离散程度。我们必须要在不平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信息基础上引入价值判断标准,才能对收入差距是否公平合理进行有效的判断。具有同一基尼系数的不同收入分配状态在引入价值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可以由价值判断主体对其进行优劣排序。
  
  (二)价值判断对信息基础的依赖性为完善收入分配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价值判断标准会随着时间、空间以及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处于同一时间、空间和社会的不同的价值判断主体基于其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可以对某一特定的事物存在状态进行不同的价值评判。边沁标准功利主义的信息基础是各种状态下的效用总量。功利主义评价体系包括后果主义、福利主义和总量排序。后果主义主张一切选择都必须根据这些选择所产生的后果来评值;福利主义把对事物状态的评值限制在每种状态各自的效用上,而不关注权利、责任的实现或违反;总量排序要求直接加总不同人的效用,而不关注总量在个人之间的分配。这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了古典功利主义的公式,每一特定选择按此公式所产生的效用总量来评判。齐诺克的自由至上主义强调人们包括财产权在内的自由权的绝对优先地位,该理论主张人们通过行使这些权利而享有的权益不能由于后果的糟糕而被否定,权利在政治上的显著意义远远超出这些权利的拥有者在行使这些权利时个人利益得到增加的程度。”[2]
  关于事物状态的公平合理性进行判断的每一种评价性方法,都可以根据其采用这一方法作出判断所需要的信息来说明。显然,边沁和诺齐克的两种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价值判断标准拥有各自的信息基础,并且在各自的信息基础上都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当我们将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信息基础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时,就会发现两种价值判断标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古典功利主义试图运用不同个人各自的幸福或快乐的信息,其可取之处是按不同安排所产生的结果来评价各种社会安排,同时关注社会安排给人们带来的福利。功利主义的缺陷也来自其信息基础,该视角忽略了分配的作用,排除了权利、自由等非效用因素的作用。同时,功利主义视角采用的福利的观念本身很容易被心理调节和适应性态度所改变。自由至上主义则要求遵守一定的自由权和礼仪规则,并按照规则是否得到遵守的信息来评价事物状态,自由至上主义的信息基础也有局限性,它忽略了功利主义和福利主义所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