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0-10-29 13:29:24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本文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总结发展我国制造业要面临的约束因素,并提出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不仅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行业,创造了接近3/4的外汇收入,而且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我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制造业,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制定振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制造业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都重新审视制造业,高度重视制造业。尽管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但制造业依然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基本建设的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二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以东莞市为例,作为世界电脑资讯产品重要制造基地,制造电脑整机所需零配件的95%以上都可以在这里配齐,齐全的配套企业使东莞成为全球电脑商的采购基地,在电脑业已享有“东莞制造,走遍全球”的美誉。同时,许多跨国公司也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家电为例,2001年7月,松下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上海;同年8月,东芝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显像管电视,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统计资料表明,早在1999年,全球彩电销售量中40%是在中国生产的,世界上的复印机在中国生产的大约占六成。
  尽管如此,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还为时尚早。我们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数量甚多,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制造业大量是来料加工,突出表现在电子工业,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们没有掌握,因此附加值很低。据统计,我国制造业虽然排名世界第四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22.14%、日本的35.43%;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所以说,中国距离世界工厂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制造业的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机构明显表现出轻型化的特征,轻工纺织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0.52%、34.29%和33.63%,其中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
  2.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美国等发达国家典型产品中技术源于本国的达98.4%,而我国仅为43%;主导产品平均生命周期美国为3年,中国为10.5年。由于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致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处在低端位置,国内企业只能获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增加值率因此被限制在较低水平。
  3.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我国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我国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倍,其中钢材是5.6倍,铜是4.8倍,铝是4.9倍。我国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来自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资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