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

时间:2020-10-27 13:57:16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所起的作用通常包括经营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法令遵循。但如果从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特定功能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弥补契约的不完备性和降低代理成本。
  关键词:内部控制;规模经济;契约;交易成本
  
  1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2)内部管理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内部控制
  
  2.1 从规模经济效应分析企业内部控制
  在经济学上,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用生产函数来表示,即:P=f(L,K,T)。其中:P指产出,付旨支配这些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技术函数,L、K和T分别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规模经济是一种技术现象,是描述企业经营中投入产出关系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价格、利率、税收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入的增加(即资产规模扩大),产出(即收益)以高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增加。
  规模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降低,即在经营规模扩大过程中,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主要是利息)、销售成本等并不与经营规模同比例上升,从而产品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单个法人企业由于自身组织形式的限制而无法等额地得到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其融资结构的动态优化也往往受到限制。所以,企业组织自发地形成了制度安排的诱致性创新需求。企业集团这种制度创新必定比单个法人企业更能获得全部的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的形成隐含了几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对应,所增加的资本能够被合理运用,规模经济的总产出的分配规则已被外生地规定等等:而在实现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要尽可能完善,积极解决上述问题,以便促使成员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如任命和解雇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报酬、决定重大投资和拍卖等。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是特定控制权或合同控制权,它是指通过契约授予经理人员的经营权,包括日常的生产、销售、雇佣等权利。只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最大可能的对应,使得母公司投入子公司的资本不至于被不合理运作,企业集团总产出的分配规则不至于影响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因此,内部控制应该保证效率和效果以及与激励相容。
  
  2.2 从风险规避机制分析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风险来自未来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上的风险、经营管理上的风险等等。我们这里假定企业组织都是厌恶风险的,所以自身有规避风险的内在需求。如果有能够规避风险的机制被创新,企业组织就可以增加预期收益,或者使得风险的结果对应于所获取的收益更为稳定。企业组织通过业务活动的一体化和多元化产生新的机制——集团组织,使得风险的规避成为一种可能,并能取得稳定风险的结果。在这种风险规避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发挥了协调和预警的作用:
  (1)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