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藕合

时间:2020-10-26 17:07:04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藕合

摘要:依据价值链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基于英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能够延长和增容服务业的价值链,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福利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程度与服务业的产业影响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耦合;产业关联    
  一、引言
  
  从产业结构变迁角度看,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最突出表现为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在不断攀升,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社会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于人民的福利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乐观派认为服务业的崛起会带动生产资源的重新分配,产生结构奖赏,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悲观派则认为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意味着经济在逐步“离制造业化”和“产业空心化”,对应着的是劳动力从进步部门向停滞部门转移,将产生结构转换负担和“成本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GDP。这两派观点到底孰是孰非,从最近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看,实践的评判天平越来越倾向于乐观派的一方。悲观派基于服务产品无形性、生产消费同时性、易消逝性、劳动密集性等特性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悲观预测,并没有在现实中出现。与之恰好相反。服务业的崛起不仅使经济增长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而且发展得更加集约化。
  为什么服务经济的来临没有对人民的福利产生有些学者原先预想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服务业内部结构在不断演变。Foote和Hatt将服务经济时代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家政服务业主导阶段、贸易和商务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主导阶段、提高和扩展人的能力服务业(包括健康、教育、研究、娱乐、艺术等)主导阶段。这三类服务业态的特性显然差别甚大,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互程度维度看,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从总体看呈现高→低→高的转换。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历程经历的是由家政服务业主导阶段逐步向贸易和商务服务业主导阶段过渡,整体服务业内含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互程度在不断下降,服务业本身的规模经济特性日益凸现.生产率不断提高。第二,服务业同整个经济的互动日益加强。贸易和商务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性服务业具有低产业关联效应不同,Riddle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第三,高新技术日益向服务业渗透,服务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以及其同整个经济互动增强的基础。1970年以来,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向服务业的快速扩散,服务产品无形性、生产消费同时性、易消逝性、劳动密集性等特性在不断弱化,规模经济、资本密集性逐渐加强,服务业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有学者称这一趋势为“服务业的制造业化”。与此同时,经高新技术装备过后的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越来越广泛地被动参与到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它的角色逐渐从具有润滑剂效果的管理功能,转变成一种有助于商品和服务生产各阶段更高效运营以及提升产出价值的间接投入,进而成为新型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播者,具有更多的战略功能和“推进器”效果。
  就我国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高速发展之后的阵痛。一方面,曾经促进我国制造业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OEM生产方式,如今正渴望刻不容缓的转型,即如何改变仅具有对产业低端的加工能力,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完整的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低端消费性服务业的市场潜力日益枯竭,消费者强烈要求消费性服务能够在基本功能之外附加更多的价值;长期被忽视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未能担负起其过程产业的职责。我们认为,要想使我国经济发展摆脱上述困境,关键就是要改变过去过分倚重制造业的“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要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构建制造业和服务业“两条腿协调走路”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