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组织惰性分析

时间:2020-10-26 08:47:12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组织惰性分析

【摘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风险,其中组织惰性风险往往被管理者忽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省份,其中组织惰性的制约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拟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两方面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组织惰性的产生原因及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范和控制组织惰性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组织惰性 组织结构 企业发展
  
   企业惰性是企业发展中保持或维护现有工作活动模式与习惯的倾向,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企业组织惰性。企业惰性也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风险。近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态势,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其中企业文化惰性和组织结构惰性对企业发展的阻碍作用不可忽视,防范和控制组织惰性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组织惰性分析
  
   1、企业文化惰性。文化构成一切制度运行的基础秩序。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组人群行为规范的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时间经历着生产力发展落后、生产和管理效率低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地区贫穷不仅使人们物质财富贫乏,也造成人们思想贫乏、观念落后。其明显的表现是: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墨守成规,思想较为僵化,缺乏锐意创新的胆识;听天由命,“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然存在。地域文化的惰性因素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创业者的心理、企业经营结构与企业文化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1)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导致企业对外部优秀文化成分的吸收缓慢,组织成员思维发展滞后于市场变化;非市场化管理手段在组织中依然被大量使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失去了有力的支撑作用;管理者对市场变化不敏感,造成决策迟缓或失误,使企业失去市场。
  (2)对组织成员的影响。企业内部的某些规则、制度会以文化的形式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企业成员受企业文化的浸润会产生观念上的依赖性,企业文化中的惰性因素使组织成员的素质能力发展缓慢,阻碍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
  (3)对组织风险承受的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少,规模和效率企业更少,组织成员风险规避心理严重,小富即安的思想普遍存在。既得利益者和技能低下者成为维护企业“稳定”的主要群体,企业制度创新举步维艰,组织成员潜质得不到挖掘和发挥,企业发展缺乏活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组织结构惰性。组织结构的形式既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性质,也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能力。长期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一直落后于内地发达省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总体素质也低于内地发达省份。一些企业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仍未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和创新,传统科层制组织结构形式在许多企业中被延用。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强调集权和统一领导,组织中高级管理者才有权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而高层管理者缺乏现场的必要信息,容易形成认知惰性,往往难以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具有保持原来状态并能够抵抗外来压力的僵化特征,使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够及时进行战略变革。科层制严格的等级制度使企业内各层级部门按照习惯的工作方式和固定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管理机构庞大滋生的官僚作风使工作效率低下,一些新措施的推行遭受人为的怠慢,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不断增加。同时,严格的等级制度使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比较困难,企业成员成为企业行为的被动接受者,处于组织底层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
  科层制组织要保持效率的前提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如果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科层制的负面效应就会逐渐体现出来。尽管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触动了传统科层制的软肋,科层制导致的组织惰性已成为一些成熟企业发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