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时间:2020-10-16 19:07:16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摘要:“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名誉的考虑”和“投资经理激励机制”被认为是导致“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随着我国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透明的披露机制的压力以及基金的“相对业绩评价标准”导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交易中也出现了羊群效应下的从众行为。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投资基金;信号显示
  一、前言
  机构投资者在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中发挥着市场中坚的作用。然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和实证表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确实存在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这种明显的羊群效应与机构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策略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在过去10年中,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壮大,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达到了数千亿。由于资金规模远远大于散户,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了市场的决定力量。通过观察各基金的投资行为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并且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本文在回顾西方行为金融学对羊群效应的研究的同时,也考察了我国基金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
  二、羊群效应的原因
  引起羊群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不完全、对名声以及报酬结构的考虑。
  1. 基于信息不完全的羊群效应。
  Banerjee(1992)等假定同等价格上的投资机会对所有投资者都是可以得到的,即供给是充分弹性的。然而这些理论不是完美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模型,因为早期的个人投资决策无法在随后的投资价格上得到体现。
  假定个体投资者面临不确定条件下的.类似投资机会,并对正确的行为过程有着私人信息(即其进行私人研究所得出得结论)。同时假定个人能观察到彼此的行动,而无法观察各参与者所收到的信息和信号。如果个人能够观察到其他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那么博弈各方可以通过最后各参与方所选择的最终行为来对各参与方的私人信息进行推断。在这种情况下,羊群效应就有可能出现,而且这种羊群效应下的行为非常脆弱且难以预料的,因为他有可能因为非常零星的一点消息(如某一随机事件)而改变。
  假定几个投资者相继决定是否投资于一只股票。对于每个投资者,我们用V来表示相对于次优项目的回报。同时,V以相同的概率等于 1或者-1(次优项目的回报围绕0均值正态分布)。每个投资者观察到一种关于投资回报信号,或者是好的(G)或者是坏的(B)。如果V= 1, G的概率为 P,而B的概率为1-P(0.5  应用贝叶斯法则,在观察到G以后的V= 1的后验概率为:
  
  于是,在Banerjee(1992)的模型中:所有投资者先验看法相同,风险中性的代理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择资产,他们有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相关文章:

1.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2.投资者和交易者在证券交易中的区别

3.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4.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行为、效应和政策研究

5.生活中的心理效应

6.证券异常交易行为典型案例

7.投资者如何参与新三板交易

8.内幕交易行为及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有哪些

9.关联交易行为有哪些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