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4-20 14:25:25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郑州市人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稳定,使郑州人口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郑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经济;数据分析;关联度分析

  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是极为复杂的,这不仅仅因为经济发展本身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并由多种因素构成,而且因为人口本身也是具有多种属性的社会群体。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它可以通过多个能量、信息渠道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口因素,如数量、质量等所表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某种人口状态是有利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必须进行具体的综合分析。

  一、郑州市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市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则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因此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发生作用。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一定数量的人口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大量低质的人口可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二是通过消费引起的。一定数量人口的衣食住行能够增加有效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人口越多,消费量越大,就会影响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最终影响经济的产出。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状况,一般由人口总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出来。下面我们用统计数据分析郑州的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建国以来郑州的人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49~1959年,郑州人口加速发展。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出生率依然很高,形成了郑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出现了建国后郑州人口第一次负增长,以后郑州的人口依然增长很快,虽然在7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迁入人口多,人口的净增长仍然很高。

  (二)郑州市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郑州人口的基本状况,但是郑州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下面建立我们模型,分析郑州人口对经济的影响。

  容易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为6.57%,也就是模型较好的模拟了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知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郑州人口由1950年的219.23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万人,增加了486.99万人,增长率为223%,人口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推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数量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必要的物质基础,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产生的需求,增加了有效需求,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郑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底53元增长到2004年19602元,增加了369倍,充分见证了郑州经济的发展。

  对经济的发展而言,人口不足或过剩都不利于经济发展,人口过剩难以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人口不足则不能保证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这样,经济增长对人口的要求会形成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的人口数量可以保证人类社会在不影响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得经济增长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证,这种人口规模被认为是适度的。但是“分母效应”不容忽视。庞大的人口总数,以及由此带来的每年较大的增长量,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郑州来说,也是一个负担,制约着郑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郑州市人口素质的统计分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是一个区域中人口所拥有的生理、心理、科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人口素质是个人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人力,是人口诸多特征中最积极能动的要素。一个区域人口素质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包括生理机能、营养好坏、心理健康状况等,这是决定人口素质高低的自然基础。二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这是决定人口素质高低的主导因素。三是思想素质,包括人们的信仰、伦理道德、劳动态度等精神赋存状况,以及社会行为规范和历史人文传统等,这也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一个地区人口素质的高低一般体现在一个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体质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1.郑州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统计分析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一般是以接受教育的年限,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年限与等级、专业技术水平的职称、小学普及率等来衡量。因此,可以通过有关教育水平的人口统计指标数据来比较评价郑州市的人口素质状况。

  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郑州人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文化的人口增长较快,平均每万人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稳步提高。郑州市的初中教育的情况不太乐观,在校的人数呈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也说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人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图形显示在2000年附近出现了大的波动,这正反映了受大学扩招的影响,进入大学的人数多了,影响到了技工学校的招生,且每万人所拥有的教职工数目明显减少。特别是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专任教师数目锐减。不过2002年以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郑州的教育在稳步发展。

  但郑州全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较低,2004年与北京在校学生构成比较。由比例图可以看到,郑州在校学生的结构不尽合理,小学生约占了一半,可是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减少,这反映了郑州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比较低,一部分人的教育只限于初等教育。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关键的作用,并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生的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生可提高108%,大学毕业生可提高300%。因此,郑州市的经济要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郑州市人口体质的统计分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体质是人口质量的物质基础,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影响,郑州人口平均寿命已由50年代的60岁延长到目前的70多岁。人口死亡率也稳定在4‰~5‰的水平。由于身体素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关,选用每万人拥有的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来粗略的反映郑州人口的身体状况。

  从上表看出在2000年前后,在每万人拥有的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减少的同时,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并没有大幅度的减少,一是因为统计指标的变化,另外反映了国家精简机构,关闭不合格单位取得的成效。但随后的“非典”严峻考验了医疗系统,也暴露了卫生医疗条件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同样也促进了卫生医疗的快速发展。在2003年郑州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郑州人民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身体素质偏差。近期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有关报道:调查显示郑州的中学生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状况令人担忧。等等这些都将会制约郑州市经济的发展。

  3.郑州市人口素质的统计分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上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人口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状况,那么,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怎么样?下面我们把前面反映人口素质状况的图形(包括身体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与下列反映郑州经济发展的图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联系到一起做简单的分析:

  可以直观地看出在2000年左右,体现人口素质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明显下降。再看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前后增幅明显放慢。虽然不能说是人口素质是当时经济增长缓慢的全部因素,但人口素质的明显下降,必定是当时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以后,反映人口素质的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2003年与2004年两年郑州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加大。由此可见,在郑州经济的发展中人口素质的提高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三、人口结构统计分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构成包括自然构成、年龄性别构成和社会经济构成(如城乡构成、产业构成等)。其中人口自然构成的变化是由人口本身的出生、死亡等变化形成的。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限于查到的资料,我们把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做一简单的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的大专以上人口比重在稳步上升,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逐渐趋于稳定,人口性别比和全国大体相等。但是高等教育人口所占的比例到2003年仅为9.7%,比重还是偏低;而且虽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明显提高,但这个比例与北京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即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大,或农村人口比重高,意味着人们主要从事对土地开发的农业生产,如果伴随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的环境意识薄弱,则会造成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以致退化。而性别比为1.07%左右,也是不合理的。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等学历(2004年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为1.0%)和高级职称(2004年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高级技师的比重分别为2.8%与0.3%)的人员比重都比较低。

  由此可见,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以人口的年龄结构而言,人口过于老化就可能造成经济活动的不足和老化,影响经济的效益和技术创新,也会造成社会经济对人口的负担过重。人口过于年轻化,又会造成就业压力过大,增加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过于年轻化的人口结构还会造成教育、医疗上的压力,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人口的再生产活动,使人口本身的正常发展受到干扰,如果人口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同时失调,将会进一步加剧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知识经济是21世纪经济的主流,它不仅对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将对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对人口数量的需求进一步下降,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解决郑州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立足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人口素质低,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基本市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

  拓展阅读: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老龄化人口结构

  一、人口结构现状

  2016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09‰;自然增长率为5.86‰。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

  现在第三次婴儿潮的主力逐步成家立业,将带来新一轮婴儿潮,第三代婴儿潮的收入和财富都较前几代人有明显的提升,消费意识、消费结构也有利于教育市场的未来发展。 新一轮婴儿潮的到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两大因素促进新生儿、K-12阶段人口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二孩出生明显增加。

  二、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因素

  (一)国家的生育政策

  我国自建国后的生育政策大概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这一时期中,人口快速增长,并且国家并没有任何管制或者限制人口数量的政策出现。第二阶段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的增长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关注,一场没有任何理论争议的人口革命,计划生育。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理论依据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在2001年,国家已经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二)民众的生育观念

  民众的生育观念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1)民众对新生人口性别的偏好。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在今天这一思想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2)是民众受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影响,造成突然性的大规模人口的爆发等改变人口结构。

  (三)其他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如战争、洪水等不可抗的因素。如战争,青壮年出征,受伤或者战死,直接导致青壮年,尤其是青壮年男子的减少,由此改变了整个国家的人口结构。

  三、不同因素造成的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人口的波峰型上涨引起人口结构的分层严重,并在后期造成社会老龄化严重。从建国初的人口第一次爆发到现在,当年的第一次人口潮的婴儿已经进入了老年期,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高龄趋势显。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迅速蔓延。

  (二)在对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过程中,生育率受到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它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变量。对生育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实际在马尔萨斯时代已经开始。在马尔萨斯模型中,生育率和死亡率影响人均收入。

  (三)人口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在国内研究方面,国内学者马寅初通过对人口与资金矛盾关系的分析,认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太快与资金积累太慢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扩大再生产,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才能使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张纯元、吴忠观的人口经济学也详细阐述了人口增长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上述仅是从理论定义角度论证人口因素与资本积累可能的关系,朱超则利用亚洲面板数据分析外部均衡中的人口结构效应,发现人口结构与投资关系不明显。然而李威则深入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演技人口结构和投资的关系,发现老年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对投资有负向影响,但是该演技就缺乏一定理论依据。为了拓展人口结构与资本积累理论研究,刘渝琳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基础,发现老年抚养比对资本积累的门槛效应以及区域差异分析有待深入研究。

  (四)人口結构对储蓄影响,在国内研究方面,汪伟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高速增长与抚养比系数下降会导致储蓄率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增加而增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减弱。分析结果显示:计划生育政策不具备可持续性,特定时期开放计划生育政策也将无法应对中国高抚养比的现状,而保持该政策则会获得一个脚底人口总量的均衡人口结构。因此,提高即期消费率刺激经济应考虑人口结构。国内学术界额普遍研究成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人口的变化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的变动会通过影响消费、储蓄等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相互作用。

  四、政策建议

  人口结构改变引起的物质资本变化无疑将影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修改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进一步增强劳动力自由流动。建议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通过增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措施,逐步减少劳动力因户籍差异而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通过积极构建一元户籍制度与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搭建便利、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以实现劳动就业信息化与网络化,保障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对称性与及时性,实现劳动力的高效配置,以便能充分、有效利用尚存的人口红利。

  (二)增强人口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综合素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效应的逐步减弱,过去重点依靠加大劳动力数量投入以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终将由于要素供给的取法而难以继续。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增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尤其注重对西部和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以实现全国地区教育的均等化;优化、完善教育结构,力争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普及12年义务教育;提升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力度。

  (三)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协调互动。未来我国人口结构的加速老龄化,无疑会引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这也对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大第三产业,构建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协调互动,以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茗.人口结构对资本积累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

  [2]李阳.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相关文章:

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9-14

分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论文12-11

财务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09-12

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10-14

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09-11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08-10

对影响跨栏技术要素的分析09-19

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08-16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8-01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