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

时间:2020-10-24 19:58:32 机电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

  摘要: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了《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整合了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实训条件,科学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法等措施的全面改革,取得了实训教学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1 转变思想,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实践内容
  2 从教学目标出发,改革教学内容
  3 认真分析学情,分层次设计教学过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机电行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本专业领域方面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企业生产管理与产品营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教高2006第16号文件》
  精神,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内容局限于平时实验加期末实习。实验仅限于配合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基本上都是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上进行理论内容的验证,这种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说到实际应用则谈不上。而实习内容也只是集中训练了本门课程中必备技能的训练,内容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更谈不上开放性和职业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经过教学团队的充分研讨,一致认为高职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我系机电教研室从2006年开始,经过四个循环的改革与实践,终于形成了相对合理、具有一定设计内容、符合岗位需求、利于学生能力养成、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
  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尽量增加实验的设计部分。如戴维南定理实验,在实验指导书中只给出目标要求和备选器件,让学生通过计算,选择器件,设计电路,完成实验。日光灯电路实验,不仅训练学生基本的日光灯电路搭建,更重要地是让学生从中了解认识无功功率的概念、危害及其补偿方法。对于无功补偿,先提出目标要求,让学生进行设计、计算,然后到实验室进行验证。
  在实习内容设计上,采用5个实习项目任选其3的方法,其中电工实习内容任选其一、电子技术实习内容任选其二,有了选择的余地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较好地避免了各组之间相互抄袭。电工实习主要通过动力配线、室内照明配线、动力配电盘的制作等内容,培养学生电工技能;电子实习主要通过趣味性强、实用的电子产品(如有源音箱、可调光台灯、五人表决器、数字钟等)的设计、制版、组装、调试等环节,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实践技能。
  同时将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亲临实践现场“真刀真枪”地训练。
  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曲折前行的,经过4年的摸索与实践,最终将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了五个层次,即仿真演示实验、基本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技能培训和课外创新实践。各个层次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仿真演示实验”主要是为了解决“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所引起的学时紧张问题,它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采用EDA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在课堂上加以演示;“基本验证实验” 是选择典型的验证性实验项目,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熟悉常用的低压电器、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电路的基本技能;“综合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和制作电路,实现电路功能的能力;“技能培训”是针对具体问题,如工种鉴定、电子竞赛等,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技能考核、竞赛检验,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课外创新实践”是以兴趣小组活动形式在课外进行,针对各专业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开展综合训练和创新设计,对部分特长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再提高。
  这样,全体同学经过前三个层次的实验获得电工及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技能,绝大部分同学经过第四个层次的实践获得应用技能,还有部分有潜力的同学通过第五个层次的训练获得综合设计能力,基本达到了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根据电工电子实践技能与能力训练和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