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一体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实践论文

时间:2021-05-10 08:00:1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四化一体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实践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化一体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实践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化一体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实践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推动地理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举措,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厘清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优化地理实践活动实施流程的基础上,从载体设计与架构、操作要义等方面提出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活动项目化以助推地理实践力的精细化培育、活动基地化以激活地理实践力的最优化培育、活动课程化以保障地理实践力的精品化培育、活动测控化以完善地理实践力的一体化培育,进而构建一个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地理实践力培育体系,实现系统化、整体性推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取得地理实践力培养成效的最优化,真正实现“着地”学习地理的方式转变,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

  关键词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力;实施策略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阐释与架构

  1、地理实践力的内涵阐释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蕴:一是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即行动能力,它主要包括观察与观测事象的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探索问题的能力、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反思与创新学习的能力、制作模型与图表的能力,以及文献研究能力、参与表达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等;二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科学精神主要包括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意志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忍性)。[1]

  2、地理实践活动的流程架构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就是将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设计、活动评价等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由之路。活动开展的基本流程主要由“三阶(段)五步(骤)二十一项(细则)”构成。不同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流程虽有差异,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基本大同小异。

  二、地理实践力培育的策略与实践

  1、活动项目化,助推地理实践力的精细化培育碎片化的活动往往松散无序,既不利于活动目标的实现,也不便于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与协调控制,而“项目化”则能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

  (1)活动项目化的设计活动项目化是指一个地理实践活动从过程、活动和目标三个方面将其设计成一个项目,任何一个独立的活动均可成为一个(子)项目。同时一个个子项目,可通过重组与整合,构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项目(项目群),通过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最终达成项目目标。本文的“活动”特指地理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地理制作等。活动项目化目的在于厘清活动开展的必要性,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现象的发生;强化活动的协调与控制,为确保各项活动按计划执行而进行监测,并能及时纠正各种偏差;有效地实施动态化的项目管理,覆盖项目的启动、计划,到项目的执行、控制,以及结束后的考评等。

  (2)活动项目化的实践操作活动项目化可采用“五步法”操作来完成。第一步,根据课程标准及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立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选择活动方式,确定活动项目。第二步,对项目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活动的必要性分析和项目实施的条件分析,如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项目开展的资源条件、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以及需要准备哪些基础性资料或设备工具等。第三步,制定项目计划,主要围绕为何做、做什么、谁去做、何时做、花费多少等方面做出周密的安排,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目标。制定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过程,是决定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第四步,项目执行,主要包括项目参与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进行监测和控制,尤其突出的是质量管理与安全风险的管理。第五步,在项目进行中和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考评,并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提供意见与借鉴。

  2、活动基地化,激活地理实践力的最优化培育活动仅限于课堂或校园内开展,虽说活动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制约了地理实践力培育的路径与空间,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使活动有支撑可落地,更拓展了地理实践力培育的新空间。

  (1)活动基地化的设计基地本质上是一个拥有活动资源的场所,它可以是校园、专用教室、校园天文台、气象站,校外的河流、山川、工厂、农业园区、商业区、科技馆、博物馆、主题公园、地质公园等地点。所谓的“基地化”,就是将活动落到“实处”,与基地对接,使实践活动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实施场所。活动基地化目的使活动的开展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活动场所,结合基地所拥有的实践活动资源,最大效度地发挥其育人价值,尤其是课堂教学难以达成的实践力培育这一素养追求。

  (2)活动基地化的实践操作首先是选择基地。根据地理实践活动类型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以及基地具备的教育环境与条件,选择活动开展的基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基地的安全性与典型性。其次是改造基地。根据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学习需要,通过学校与基地的对接,在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和对原有设施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对基地进行适当改造,使它能更好地成为实践活动开展的场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调可操作性,基地需满足学生能亲身参与、动手操作,尤其强调“学生的操作”,甚至是“全程可操作”。最后是运用基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能力的培养方式应该多样化,要把合适的地理实践活动放到合适的基地去开展,利用基地可观测、能体验的真实情景的优势,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把基地利用好,切实提高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效。

  3、活动课程化,保障地理实践力的精品化培育活动因缺乏系列化、系统化的开展而呈现出碎片化,这既不利于活动的`常态化、可持续开展,也不利于地理实践力的全方位、多样化培育,活动课程化则使活动能移植、可持续,向精品化发展。

  (1)活动课程化的设计活动课程化是指将课程理论与活动项目相结合,通过活动的系列化、主题化开展,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课程计划、实施课程方案、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等,使活动项目成为一门基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旨在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性课程(或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化目的是确保活动的常态化实施,一堆项目因其缺乏系统性而呈现出碎片化,既不具备被他校引用与移植的条件,也不利于活动的延续与传承,而通过课程化的开发与实施,由微课程组建为类课程,由类课程构筑起课程群,最终建立起学科的课程体系,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能助推学科课程结构的完善,丰富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还能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塑造,因其独具的实践性,而成为学校课程结构中较为活跃的板块,这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有助于培植学校创新文化氛围。[2]

  (2)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操作活动课程化的实践,首先要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作为课程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其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非常具体明确,须对活动在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上有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应该有清晰的水平划分与界定。其次要优选课程学习内容。需要对活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围绕目标和活动场景,设计并组织好活动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再次要优化课程学习流程。整个活动流程也像课堂环节一样,要富有教学艺术的流程设计,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最后要强化课程评价反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学反馈和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效,从而使实践活动的成效更加突出。当然,即使将地理实践活动进行课程化实施,但因其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地方性等特点,与常规地理课程有较大差异,仍需要突出活动课程的特点。在活动课程化学习后,还需要将课程物化,将活动项目建设成为一个个微课程。

  4、活动测控化,完善地理实践力的一体化培育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及时调控活动的进程,提高活动的质量,使教学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完善地理实践力的全方位、一体化培育。

  (1)活动测控化的设计活动测控化是指活动可测评,活动可调控,通过测评更好地调控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活动评价的多元化,它包括评价维度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是对学生较为全面的、客观的、综合性的评价,它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以完成活动目标。

  (2)评价测控化的实践操作一是做好发展性测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是地理实践活动评价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导向,以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为目标,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活动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及时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或建议。二是做好整体性测评。把教师的活动指导与学生的活动学习和活动评价进行统整,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评价融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使评价成为学习活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教学评一体。三是做好过程性测评。地理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习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测评与反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结合环节学习内容和目标,设计好有针对性的测评方案,方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态度,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成效与思考

  1、学生因地理实践活动而发展一是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地理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大多学生有了以手机拍照的形式,对身边的事象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地理解读的习惯。在课堂上也能主动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探索地理原理与规律,真正实现了“着地”的地理学习方式。二是提高了学习兴趣。由于地理实践活动的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不仅仅在历年的“七选三”学生数上,地理选考人数始终位列本校第一,即便是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在假期外出旅游时,在工作生活中,也时常对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并展开地理式的追问与解读。三是提升了学习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教师因地理实践活动而成长一是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活动策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视野与教学经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二是教学研究能力明显提升,课题组教师参与的《地理照片》等入选浙江省、杭州市精品选修课程,撰写的5篇地理实践活动相关论文获省市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3、学科因地理实践活动而丰满通过多年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发建设了地理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不仅丰富了我校高中地理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课程的育人价值,也拓展了课外育人的新天地。当然在实践中也有些许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活动开展保障条件不够完善;二是活动评价的科学性仍需研究;三是校际间的共建共享有待加强。

  四、参考文献

  [1]段玉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地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2]杨培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四化一体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2.地理案例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3.环境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育论文

4.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策略论文

5.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6.地理实践报告格式

7.试论四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的论文

8.在体验中培育生命意识的体育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