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

时间:2020-11-11 15:53:0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数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重视性知识的教授,那么很容易导致教学的枯燥无味,影响教育质量,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主,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浅谈数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人类的一种“自主性”功能,一种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更应该引起重视,把它作为桥梁引导幼儿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

  要培养幼儿的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策略的巧妙运用将直接地影响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激发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 游戏形式激发兴趣的策略。

  无可否认,游戏是幼儿最欢迎的活动,如果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例如:“美少女买汉堡包”一学具,教师让孩子扮演面包店小店员,然后根据“美少女”送来的货单为“美少女”们准备汉堡包,或是两个两个一盒的要50个,或是五个五个一盒的要90,孩子玩得非常高兴,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群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以游戏激发兴趣的策略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年龄小的,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性的,幼儿能代入角色的游戏为主,例如:“送小动物回家”,“停车场”等活动,而对年龄磊的

  幼儿,则应该选用一些有挑战性的,抽象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例如:我在大班下学期经和孩子们玩一个“口算比赛”的游戏,规则就是:由一个孩子出题,其他孩子算出算式的结果就马上抢答,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孩子就当出题目的领袖。孩子们对游戏很感兴趣,就是自由活动也三五成群地组织玩这个游戏。

  二、 学具和材料为激发兴趣的策略

  学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引幼儿操作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大量使用可操作性材料已经非常普遍,但我们在设计和使用学具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学具的趣味性、美观性以外,更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学具挑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学具表面形式的兴趣内化,转为动脑筋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特别注意学具材料的设置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水平。

  学具设计难度太大,孩子无法做到,就渐渐对操作失去信心,采用消极,回避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学具再有趣,再漂亮也不会引起孩子操作的兴趣了。而学具设计难度太小,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决,这样就无法满足幼儿探求的需要,幼儿对学具操作的兴趣又会消减。因此,教师在设计和投放学具时要重视其操作难度的控制,必要时对学具操作方法适当调整,使幼儿既不会觉得太难,也不会觉得太简单,而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要求,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持幼儿对数学学具的兴趣了。例如:我在分区活动指导过程中,幼儿池翰超对“找朋友”(学习相邻数)一学个操作感到困难,正要放弃,我上前引导,发现他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尚未理解,更别说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了,于是我调整了学具操作的目标和方法,让他根据每个“小朋友”身上的数字数上相应数量的小红花,结果翰超又高高兴兴地操作起来了。由此可见,学具设计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水平对维持幼儿的兴趣有极大的影响。

  三、 用教师语言的启示,引起悬念,挑动

  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兴趣的策略。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就会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老师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的启示,设计悬念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拼图”一学具,投放前,我告知孩子,只要根据碎片的形状及上面数在底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拼合,就能够在图上找到一件神秘的礼物,孩子们非常好奇,开始想套我讲出来,后来转向自已操作,一但拼出来就欢呼雀跃,还要“乘兴追击”,继续拼另外几套拼图,好象不把全部“礼物”找出来就不罢休一样。由此可见好奇心确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的一贴良方。

  四、 用“禁果”心理激发兴趣的策略。

  所为“禁果”心理,就是指那种为满足好奇心理而不惜冒险探奇的心理,在上一点已经讲到好奇心于激发兴趣的作用,而“禁果”心理的运用就会使效应加强,例如:我在指导幼儿操作“分水果”一学具蛙,发现幼儿招伟建用了9种方法分解6,而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把9分成三个部分数的,这种方法在该班第一次出现,于是我运用禁果心理,在公开场合与伟建对话,谈论他用创新方法把数分解的事情,而且强调他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要告诉别人,这样引起其他孩子极大好奇,并使用各种途径探究原因,结果很快他们就探究出“秘密”,并在孩子中迅速传递,不到一周时间,几乎全班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分解一个数了,而且还有了多种分解方式的出现,由此可见,恰当使用“禁果”心理对激发幼儿兴趣有很大效用。

  五、 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策略。

  成功感是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一种需要,它可以成为推动人行为的内动力。因此,使幼儿产生成功感能够激发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持久兴趣。

  成功感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幼儿内部的如完成一套学具的操作,发现新的结果等出于其内部要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外部评价引起的成功感,我们留心观察赊发现很多幼儿会把老师的评价作为成功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已的行为方向。实践中,我发现于那些自信心不足,性格懦弱,常被老师忽视或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幼儿,如果教师给予肯定会使他产生成功感,从而激发其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例如:我曾经教过一名杨可的幼儿,初期,

  他总拒绝进入数学区学习,而他的母亲也多次在他面前说他数学能力差劲,于是我特意在一次分区活动时在同伴和母亲面前大肆的表扬他的进步。(我私下与其母交流,要求她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杨可表现得很自豪,自此,他只要有机会就进入数学区学习,而且进步很快,由此可见,成功效应的恰当运用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六、 群体效应激发兴趣的策略。

  幼儿生活在群体当中,同伴的行为对每个幼儿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幼儿交往中表现最为突出,教师用群体交往中的互动作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幼儿操作“小火箭”学具时,我只教会两名幼儿操作,然后让他们在自由活动时拿到草坪上操作,结果引来了不少观众,两名孩子高兴极了,兴致勃勃地向同伴们介绍,而其他的孩子也作出回应及到后来讨论怎样才算快,有何规律可循,兴趣颇高。由此可见群体效应激发兴趣的促进作用。

  我以为动用群体效应激发兴趣有两个优点:

  1、有效激发幼儿使用语言。

  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幼儿抽象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建构,理顺幼儿的思维过程,而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会不断采用讨论,介绍解释等方式交流 ,这能够使幼儿把操作经验和语言相结合,提高一个层次。

  2、发挥帮带的作用。

  孩子之间存在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群体效应的影响力,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学习,这样既鼓励了能力强的,又帮助屯能力弱的,发挥双方的互动作用。

  七、 竞争效应激发兴趣的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赛性的活动或学具,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发展,从而间接地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区活动的兴趣。例如:我把:“挂勾”学具中的运算卡分成两等分,然后两孩子比赛,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看谁先把自己的所持的卡片挂满相应的小勾上为胜,孩子玩得特别高兴,计算速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八、亲近效应激发兴趣的策略。

  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读书的时候,由于对某一位老师的好感,崇拜,而产生“爱屋及乌”的现象,从而引起对该科目的兴趣,而且非常认真和努力。对幼儿来说其行为模式受成人影响更大,对他们心目中崇拜的喜欢的老师更为甚至,据我观察,日常生活中对我越亲近,越表示好感的幼儿,进入数学区学习的频率越高。因此,如果教师能好好地运用这样亲近效应,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以上为我们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激发兴趣策略,实践证明,恰当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但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很难会重视兴趣的激发,如果教师只重视教学的结果,就不会重视其它潜在因素对孩子发展的作用;如果教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就不会关注孩子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孩子缺乏轻松和谐,平等,可交往的环境就很难发挥兴趣的作用,兴趣激发策略或的动用以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为基础。

  二、针对性地运用兴趣激发的策略。

  不同的集体,不同的个人,不同的活动内容就有不同的特点,各自兴趣激发点都有不同,激发策略就要有针对性。例如,对小班幼儿来说, 不适于使用竞争效应激发兴趣的策略,而运用游戏激发策略或材料激发策略则效果很好。又如对个性强,能力强,有主见的孩子,使用好奇心激发策略或竞争效应激发策略则优于群体效应的激发策略。而对于退缩、回避型的幼儿,则运用成功感激发策略或群体效应激发策略,亲近效应策略效果更佳。由此可见,运用兴趣激发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运用。

【浅谈数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相关文章:

1.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论文

2.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3.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4.浅议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论文的教育理论论文

5.激发兴趣与主动学习浅议的教育论文

6.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育论文

7.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兴趣的论文

8.浅谈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导入与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