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0-10-30 10:39:3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一、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小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语就道破了作者的写作动机,直接表达了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中心思想进行定向引导。例如:第一段开门见山地点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杨梅的赞美,“我爱故乡的杨梅”,其实就是爱出产杨梅的美丽的故乡。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段文字,就不难理解作者的写作本意不只是单纯地赞颂故乡的杨梅,而是在发自内心的赞美自己的故乡。如:第一句写到“细雨如丝”使杨梅得以“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又是作者发自内心地从另一个侧面赞美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这才是杨梅繁生的优势所在。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第三段的内容就更具体了。作者用对自己故乡的满心喜悦之情,生动具体地对家乡杨梅的形、色、味进行了透彻的描述。这一感情投入是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热爱的思想意境所在,他用他对自己故乡的喜爱之情打却了读者,也勾起了读者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努力掌握科学本领,将来为家乡繁荣做贡献。

  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小珊迪》一课,一方面是小珊迪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另一方面是通过“我”态度的转变进一步说明珊迪那美好的品质。

  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之情……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含泪朗读了课文,并放了低沉悲伤的音乐,极力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同学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一个“情”字,以形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师要以情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语文借助语言文字创造了形象,体现了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这些美离开了情感是行不通的。教师在备课中要下功夫。在讲课时,要饱含激情,用各种手段把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要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浅谈小学教育管理中情感教学的运用

3.浅谈语文教育和情感的关系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5.浅谈小学语文教育

6.浅谈小学语文赏识教育

7.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8.浅谈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