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视角看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0-07-17 12:17:2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语用视角看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论文

  【摘 要】作者通过课堂观摩,利用搜集的实例,从礼貌准则、面子策略及自我保护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了外教英语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及其所发挥的积极语用功能,希望本文能对其他英语教师今后的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从语用视角看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外教口语课堂 模糊限制语 语用理论 教学启示

  引言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 Grice 在其“合作理论”(Cooperative Principle)关于会话准则的“方式准则”中特别地提到说话要清楚、简洁,避免语言模糊。但在实际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极为普遍,而且人们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或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的语言,都存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模糊现象。康德曾经说,“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有表现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根本无法用准确语言表达所想的东西。”事物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化通常是即时的,很难有一个明显的界定。正如伍铁平教授 (1999) 在其所著的《模糊语言学》一书中所说:“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它有其特殊功能。”模糊限制语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以及相对性、亦此亦彼等性质。在一定意义上,没有模糊语言便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作为模糊语言组成部分的模糊限制语(hedges),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语言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也发现,只要运用得当,模糊限制语还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发挥语用功能的一种积极手段。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外籍教师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英语教学所带来的若干启示。

  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

  “模糊限制语 (hedges) ”这个术语最初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兼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查德(L. A. Zadeh)1971年在“A Fuzzy-Set —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一文中提出来的。他在文中论及的 linguistic hedges 是指那些“限制模糊词模糊程度的词语”。1972年,美国语言学教授乔治·拉可夫 (George Lakeoff) 在其专题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中指出,模糊限制语用来指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如 sort of, kind of, more or less,roughly,relatively等。从L. A. Zadeh和George Lakeoff 的以上研究中可见,最初研究的模糊限制语大多表现为词语,也包括少数短语。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hedges 应包括 perhaps, seem, might, to a certain extent 等,指出它们是修饰整个命题的真值性的而不是使其中个别成分变模糊。这样,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再次得到延伸与拓展。

  中国的语用学专家何自然先生认为,模糊限制语是“描述话题大致情况的、是一些令听话者得不到确切信息的词语”,如 kind of, sort of,这些词语加在原来的话题里,“可以模糊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但不等于原话题所说的典型”。他指出:一些表达推测或不确定含义的词语,如 I guess, I think 等也是模糊限制语。杨慧玲在《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一文中还论述了句法形式和话语形式也能起模糊限制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知,人们对所研究的模糊限制语的存在和使用情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模糊限制语的内涵在不断地扩大。虽然,语言学界至今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但模糊限制语基本可以定义为“一些能改变被修饰语的模糊程度(使其更模糊或更趋于精确)或表达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不确定态度和评价的具有模糊意义的词、短语、结构或分句。”何自然把它分成两类(何自然,1988)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另一类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或者改变话语的.原意,或者对原来话语意义作某种程度的修正,或者给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它又可以分成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前者指对话语的真实程度使用变动的模糊限制语,可以用来避免原封不动地描述事态的实际情况;后者是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限制语,在测量事物时经常使用,因为在话语中往往谈及具体的数字,使用范围变动语可以不必十分讲究实际情况与所说话语的接近程度。

  英语中常见的程度变动语,主要包括频度副词、程度副词及其他表示模糊或近似含义的词,例如:sort of,kind of, somewhat,really,almost,quite,entirely,a little bit,some,to some extent,more or less,in a sense,somehow。英语中常见的范围变动语主要包括在数量上给出了大致范围或近似值的介词或副词,例如:approximately,about,something between,roughly,some(表示“大约”)。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分为两类,即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前者指说话人对某事作出直接猜测或评价,后者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或评价。英语中常见的直接缓和语,主要包括情态动词、表示可能性的形容词或副词以及表示说话者对话题的直接猜测及犹豫态度的表达,例如:may,should,maybe,I think,probably,presumably,as far as I can tell, seem, wonder, hard to say, I believe, I assume, I suppose, I’m afraid 等;英语中常见的间接缓和语主要通过 It is said ,according to somebody,as is well known, it is reported, people say, they say 等实现。 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通过对外籍教师英语口语的课堂观察(class observation),笔者发现,外籍教师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大量地使用了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是外教与学生交际中发挥语用功能的一种交际策略。那些本身是模糊限制语或者被模糊语所修饰的间接言语行为更容易帮助外籍教师实现自己的语言目标,达成与中国学生的交际意图。笔者将在本部分从语用视角来分析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及其所发挥的积极的语用功能。

  1.礼貌准则与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

  英国语言学家 Geoffrey Leech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约人言语交际的六条礼貌准则,它们是: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表达减弱到最低程度,即“尽量缩小不礼貌的表达,尽量扩大礼貌的表达”。把一些对听话人或是第三者来说是不礼貌的话语,要么略去不说,要么间接婉转地表达出来。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外教在与中国学生的言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语义模糊的词语能够使话语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气。例如:

  (1)Would you do me a favor?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由于受“谦逊准则”的约束,句(1)中的外教采取了自我贬低的礼貌策略使对方感到受尊重,并给对方留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的余地,考虑很周全。又如:

  (2)He doesn’t seem to be a hard-working student. 由于受“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的约束,句(2)中的外教缩小了对学生的负面评价(He isn’t a hard-working student.)的直接性,似乎发话人并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态度,而只是陈述某种含糊不清的印象,从而使语气含蓄婉转。

  2.面子策略与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

  Brown & Levinson(1978) 在 Goffman 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力图将面子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来研究。他们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self-image)。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随面子威胁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较高程度的礼貌策略。当发话人的言语将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时,发话人应尽量使用模糊一点的言语,给受话人留有选择的余地,以保全受话人的面子。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帮助发话人实现这一目的。例如:

  (3)I normally wouldn’t ask you this, but may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how old are you? 句(3)中的外教用了试探性的模糊词 may,表明发话人试图得到受话人的合作,但回答与否由对方自己选择决定,同时发话人也给自己留有“退路”:万一对方拒绝回答,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样既尊重了对方,又保全了自己的面子,从而维护了双方良好的交际关系。如:

  (4)I’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hand in your oral work before this Friday. 句(4)中的外教除了用 if 这个模糊限定词来表明发话人并没有强迫受话人作出行动反应,而且用了 I’d be grateful 表明了发话人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补偿,以抵消受话人面子侵害的损失,如承认蒙受恩惠(我会很感激,如果你们在这周五之前把口语作业交上来的话)、承认欠债等。除此以外,还有如:外教对上课迟到的学生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对课堂讨论中持有偏激观点的学生说,“Your attitude appears a little bit rude.”等。这些模糊限制语就像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削弱了对他人批评的锋芒与抵触,缓和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批评更易被学生接受,不会危及对方的面子,伤害对方的感情。

  3.束定芳的自我保护原则与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仅仅遵守礼貌原则,模糊语的使用也并非仅仅让听话人受益。国内学者束定芳还提出了自我保护原则,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份与社会地位。自我保护原则与礼貌原则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在言语交际中共同起作用。当礼貌原则与自我保护原则发生冲突时,礼貌原则会服从自我保护原则。如:

  (5)Chinese student: Hi, Mrs. Green, you told us you have six children. It must cost you a lot of money to bring them up. In America,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Foreign teacher: (angrily) I am afraid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在句(5)中,一个中国学生试图和外教谈她子女的数量及薪水问题,外教感到生气,出于保护自己的隐私,礼貌原则服从了自我保护原则。但她仍然用了I am afraid ,在保护了自己的同时,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避免了尴尬。

  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它所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受挫感,消除学生学习英语时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疏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表达过于“直白”,无疑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表情或并不严厉的批评,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尽量避免因为过于“尖刻”的言语给学生带来的伤害。例如,在提问学生对于某个现象的看法时多使用“I suppose you would like to tell me your view on this phenomenon, is it right, Lucy?”而不使用“Tell me your view on this phenomenon, Lucy.”在提醒学生的语音问题时多使用“I assume if you paid more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you would do much better next time.”而不使用“Your pronunciation is too bad to understand.”。 第二,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有助于营造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因为,模糊限制语最初是被教师当作一种礼貌交际策略来使用的。为了维护师生双方的平等地位和友好关系,教师们会用模糊语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觉得教师所发布的课堂指令并非是强加于人,不会产生反感,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这些教学活动当中了。例如:外籍教师说,“Please open your books on page 23, we set some tasks for you.”尽管外教在布置作业,但we的使用, 使外教犹如 “置身话内”,用此方法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some 模糊限定词的使用更是使作业听起来非常简单,更能使学生轻易地接收并完成教师的指令。

  第三,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有助于教师传达适量的信息,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学生问,“What’s media coverage?”,外教回答:“TV, radio, newspaper and things like that.”模糊语:things like that使教师的回答并不完备,但由于媒体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列举,因而这个回答遵循了数量准则“要给出所需要的一定量的信息”。由此可见,当教师缺乏具体信息时,可以利用模糊限制语自如地教学,避免其表述偏差。有时模糊限制语还可用来隐瞒部分信息,以便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教授学生更有价值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满足教师自我保护的需要。事实上,许多课堂交际都可能威胁到教师的面子,如:教师的课堂指令被拒绝,教学内容受到质疑,教师不得不当众承认教学中的失误,学生与教师意见相左等。在这些情况下,既想保持威严又要尊重学生的教师会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模糊限制语就成了教师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例如“I agree with you in a sense.”此句中,教师用了“in a sense”这个模糊限制语,使他自己能在承担或不承担责任之间有了选择或回旋的余地。当受到听话人反驳、质问时,说话者也能轻而易举地反驳听话者对其的责备:“I didn’t say I agree with you. But I said I agree with you,in a sense.”显然,在此句中“in a sense”这个模糊限制语取消了原句的会话含义,从而间接地反映了说话者说话时隐含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潜在意图,起到了模糊语句信息的作用。

  结语

  外籍教师在英语口语课堂上使用模糊限制语表达十分广泛,其主要功能是使言语表达更加礼貌得体、严谨周全或灵活有效,以满足与中国学生的交际需要,达到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目的。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有助于提高学生以“语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交际能力。我们一方面要充分研究模糊限制语在课堂交际方面的语用价值;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灵活、恰当地应用模糊限制语,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与交际》,《外国语》1985年第5期。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慧玲:《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5]黄洪:《课堂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

  [6]徐畅贤:《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外语教学》2006年第4期。

  [7]段恩香:《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4期。

【从语用视角看外教口语课堂上模糊限制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从文化视角看流行词英译论文

2.从受众视角看企业新闻的传播效果论文

3.从客户视角看服务的改善

4.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网络语Yo的语用功能浅析论文

5.从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看微课的应用论文

6.外教口语课自我介绍范文(精选4篇)

7.外教口语:音乐和文学

8.英语口语的模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