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时间:2022-05-29 18:08:26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通用6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通用6篇)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来的,她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并从事著述活动和开设国际训练班,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一套独特的教育体系。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强调对幼儿的自由教育。本文对蒙台梭利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幼儿教育;启示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提倡在发挥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再加强对幼儿的纪律教育,自由教育是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突出服从幼儿本性的自由发展和自然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也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概述

  1.蒙台梭利思想的特征

  第一,在蒙台梭利思想中,对于孩子的一切活动都是无限制的,充满着自由性,孩子能够子啊教育的同时享受欢乐的玩耍过程。

  第二,蒙台梭利思想符合儿童的天性,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主要致力于实现儿童自身的发展需要,促使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

  第四,蒙台梭利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的创造力,培养儿童富于创新的精神。

  第五,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断改变儿童一些不良的行为举止,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十分符合儿童的发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促进儿童长远的发展。

  2.蒙台梭利思想拥有的特别的教学环境

  一开始由蒙台梭利成立的“儿童之家”是孩子们的家,儿童能够在里面得到很好地教育。在蒙台梭利教学思想中,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应该设置一个适合儿童学习的环境。因此,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方便了儿童的自由活动,室内的任何设备都儿童都不具备伤害能力。例如,室内的桌椅都是使用十分轻巧的材料做成的,儿童可以随意挪动。另外,教室和外面的大花园是相连的,儿童可以随意进出教室,进行各自的自由活动。在这种适合的环境下,儿童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各种教育。相反,如果环境不理想,将导致儿童没有学习的激情,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儿童来说,幼儿教育对他们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在一生的教育道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幼儿教育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而言,存在很大的特殊性。无论是管理设施、教学工具,还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旦出现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幼儿教育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传输各种知识,而且更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幼儿。然而,在我国实际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1.幼儿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蒙台梭利的观念下,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其主要任务就是走近幼儿的生活,真实了解幼儿,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而需求长期的发展。同时,教师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幼儿为中心,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是正规师范学院毕业的,在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之前,他们也都经历了长期正规严格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也都认真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但是,这些循规蹈矩的任务没有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完全脱离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上,普遍的状态都是小朋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吵吵闹闹,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管理好课堂秩序之后,开始教小朋友认字。但是小孩子天性好动,让他保持安静坐着座位上不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只能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对于不听管教的小朋友进行惩罚。因此,教师带领小朋友将生字重复读几遍之后,一节课也就结束了。可见,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往往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幼儿教学内容有待改进。幼儿时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因此,在设置幼儿课程时,应该积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的内容要侧重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注入非智力因素。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幼儿课程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缺乏科学性。幼儿园的必备课程包括语言、算数、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几大类,只些都只是底层教育,还没有涉及对幼儿的高层次教育。另外,现在的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家长眼里的掌上明珠,从小过度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因此,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动手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布置一些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端正幼儿的生活态度,显著提高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

  3.幼儿管理模式有待转变。每个幼儿园为了保证园内的教学环境和秩序都制定了严格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要求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该条例。这些管理条例具体而又严格,教师如果按照规则实施教学,将会导致教师失去主观能动性,用管理条例来严格要求幼儿的各种行为。教师的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逐渐与教师疏远了。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管理制度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幼儿园内紧张的气氛,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创设有利于儿童自由活动的环境

  为了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营造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是相当有必要的。蒙台梭利为了创造出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的环境,设计出适合幼儿活动的材料,根据幼儿的身高和体形改进了传统的桌椅,改进后的桌椅很轻,幼儿有足够的力气随意摆放,便于幼儿开展自由活动。甚至黑板、盥洗架、橱具都是根据幼儿量身打造的,这种改进后的教学环境对于幼儿的自由活动提供了相当大的作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促进了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幼儿的自主创造能力。然而,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教学环境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幼儿自主自由意识的发展,不利于自由活动的开展,教学玩具也只是一种摆设,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对于幼儿上课的课程也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幼儿只是机械化地跟着教师的带领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严重忽视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2.在自由的甚础上培养纪律性

  在蒙台梭利的意识中,不管是培养幼儿的纪律性,还是发挥幼儿的自由性,可以同时进行并实现。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不可分离的。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所谓的自由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不代表幼儿想干嘛就干嘛,这种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第一,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前提;第二,不能对他人有不礼貌或是粗辱的行为,绝不可以冒犯或干扰他人;第三,对于幼儿的各种行为只要有利于其表现,不管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都应该允许。而对于幼儿毫无目的、无规则的活动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引导幼儿服从真理,做出有利于发展的事情。比如,在幼儿园中经常出现小朋友无缘无故去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而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这种事情毫不在意,不会及时对该小朋友做出批评和纠正,甚至会觉得小孩子之间抢抢闹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蒙台梭利却认为,对于这种事情教师应该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让小朋友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意识,明确怎样辨别好坏。因此,也要加强对幼儿的纪律培养,但是这里讲的纪律不是有些教师理解的那种让幼儿保持安静不动的意思,是指一种他控的纪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在自由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纪律性。

  3.在独立的基础上达到自由

  在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中,认为幼儿都有独立活动的欲望,穿衣、洗脸、吃饭都希望自己独立完成,所以,在教育中帮助幼儿实现这种欲望。幼儿在独立完成这些小事时,会产生相应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得到一种自由的感觉。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大多包办这些小事情,不仅没有使得幼儿产生自由感,而且降低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导致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逐渐降低。例如,在画画课堂上,教师规定让幼儿画画的内容,导致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严重阻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促使幼儿在自由方面得不到发展。

  四、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1.重新认识幼儿,认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注重加强幼儿对文化的吸收能力,因此,该教学思想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而是仅可能多安排一些文化活动,并积极营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关注幼儿、相信幼儿并宽容幼儿,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了确保幼儿顺利完成自由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环境是幼儿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根据幼儿的需要,以幼儿的喜好,来布置教学环境,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2.重视操作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幼儿操作的机会

  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幼儿跟着重复和模仿,对于操作材料的使用也十分有限,教学活动一结束,操作材料也完成了使命。而蒙台梭利教学思想注重操作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为幼儿的操作创造有益的条件,增加幼儿的操作机会。同时,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提高。

  3.注重操作材料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尤其注重操作材料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在选取操作材料时密切联系教学活动,利用操作材料为幼儿带来想象的空间,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材料中,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实用价值。

  五、结语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合理利用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加强岁我国幼儿教育的改进,注重对幼儿的自由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梅花.谈蒙台梭利教育观念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2]惠吉霞,谷忠玉.论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3]付娜.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及其在幼儿园中的价值[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4]玉兰.浅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识[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6).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1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是西方历史上继福禄贝尔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将其毕生精力致力于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研究,于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进行长期的教育实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经验,构建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自由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卢梭等人关于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于此,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曾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幼儿教育改革,直至今日,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教学仍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自由:蒙台梭利教育的理想诉求

  什么是自由?自由与教育是什么关系?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精神实质何在?这是我们关于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研究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自由”的基本概念

  “自由”,一个美丽且使整个人类向往的词汇,更是历史上中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与讨论的焦点。以思辨的方式,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康德和黑格尔在理论上对自由进行了深刻地探讨,彰显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争。北京大学王海明老师在详尽探讨西方历史上“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辨析后指出:“自由,就其本身来说,就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就是不存在外在障碍因而能够按照自己意志进行的行为。”自由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为达到“自由”需要三个条件:行为的主体、不受限制、想做或不想做的事件。

  (二)教育对自由的追寻

  自由不仅是人的存在标志,甚至是人成为人乃至人的全部之特质。自由之人能够达成其内心需求与外部世界的相互融合,进而创造文化改造世界。然而历史警示我们,在自由化的进程中,自由人往往被残酷的外部世界所奴化,人失去自由失去个性。教育的价值就是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由,成为真正的自由存在者。自由使人性得以解放,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形成,人性的解放是其基础,教育对自由的追寻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因而,对于自由与教育关系人们形成了普遍的共识,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成为人实现自由的必要途径。

  在西方历史中,最早正式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当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倡导的自由学科其核心是人的理性之发展,目的是要在具备闲暇时间的前提下获得高深理论知识,达到道德、智慧及身体的和谐发展,并形成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分。加上这一时期的“七艺”课程为自由教育思想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被堪称古典的、完美的教育。文艺复兴以后,自由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文特征,要将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人性的独立自由。在课程体系中,发展了“七艺”课程,调整了中世纪的神学内容,以自然和人本身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文学科,从体育、智育、德育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界定,集中反映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对儿童的热爱。

  (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内核探究

  当历史跨入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时期,教育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对儿童本性及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表征着科学教育学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蒙台梭利在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经过4年的教育实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观点,在她的著作里蕴涵着深刻的自由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儿童具有“内在生命潜能”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从生物学角度来认识“自由”叫,认为物种的固有特性不会改变,它们只会稍有变异,教育不能创造生命,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命的存在方式。儿童的生长不是因为给予了它充足的营养,而是他潜在的生命在发展,是因为生物学的规律在指引着生命本身发展着。在这里,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自我成长的个体,有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发展的潜能,具有“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曾说:“我们会注意到孩子有一种极力向外扩展的个性,他有主动性,他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并坚持做下去,他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来改变它。他不逃避做任何努力,相反是努力探索并满怀喜悦地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2.“自由”与“纪律”同行

  给予儿童自由,并不是让儿童放任自流。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儿童发自内心需求的自主活动,它并不排斥纪律。因为儿童的自由是有条件的,他不能损害集体的利益,要正确使用教具,除此之外的任何有益于儿童发展的行为,教师都应智慧地去观察和理解儿童,为其自我教育提供条件,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那么对于纪律如何理解呢?蒙台梭利曾说:“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的概念既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这不同于旧式教育中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3.首次提出“工作”的概念

  “工作”是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同于成人的工作。儿童的工作是自由活动,是其内在发展的需要,不是强制的,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成人的工作要遵循社会规则和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蒙台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概括了儿童工作的特点川:第一,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本能需求;第二,无外在目的,以自我实现为内在目标;第三,是一种创造性与建构性工作;第四,须独立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以环境为媒介来改造自己,形成自身的个性品质;第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由此看出,儿童的工作具有自由、独立、自主的特点,是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3至7岁的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她的“儿童之家”里“有准备的环境”为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提供各种工作,在工作中将儿童的活动与周围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的内在潜能通过外在的自由活动自发地表现出来。

  二、自由教育: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中的灵魂

  蒙台梭利课程作为蒙台梭利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倍受关注,蒙台梭利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儿童健全人格。自由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在指引着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使儿童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一)游戏是儿童学习经验的组织者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强调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课程组织者,而突出了游戏在课程实施中对儿童学习经验的迁移和建构。蒙台梭利本人对游戏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在蒙台梭利著作中反映的是她对漫无目的的闲暇游戏的反对,而是宣扬以现实为基础的有意义的游戏,并提出游戏是儿童身心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认为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蒙台梭利主张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只有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才更符合儿童内心发展的需要。但儿童自由选择游戏的场所和游戏材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对儿童来说是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自由选择的游戏应具有秩序感和目的性双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蒙台梭利创设了许多游戏活动来训练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在感官训练中,进行“找朋友游戏”、“蒙眼游戏”,数学区有“邮票游戏”、“蛇形游戏”、“做数字卷”等等。游戏可以使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材料的设计者和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指导者,而儿童经验的真正组织者和课程的真正实施者是游戏。

  (二)主张区域教学,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区域教学在各国的兴起源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将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即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生活区及科学文化区5个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可以分别进行不同区域教学,而大部分情况下需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教学。同时,我们要明确的是在蒙台梭利教学环节中,除了主题活动,“自由选择工作”中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意愿自由自主地选择某个区域的`某个教具进行工作,而教师作为观察者并进行个别指导。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蒙台梭利课程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个别指导做保障。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在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中,区域教学的开展一般与主题活动密不可分,通常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各区域教学内容融合其中。各区域的教学内容为主题活动目标服务,而主题活动目标也成为各区域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融合了各区域教学内容,很好地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升。例如:以“圣诞老人的礼物”为主题活动开展的各区域教学,在感官区可投放各种圣诞节礼物的配对或者“神秘袋”的活动,在数学区可创设一个在圣诞树上挂苹果的活动进行数数练习,在语言区可选择几本关于圣诞节的绘本进行阅读并讲解圣诞节的来历,在科学文化区准备各种彩色纸张和笔制作圣诞节礼物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等等。总之,这样的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在主题活动的指引下,儿童可以自主地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开展各区域的活动。

  2.以个别指导做保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敏感期在具体时间上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表现出每位儿童会有其独特的内在需求。因此,蒙台梭利教学中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关注到每位儿童,特别是在“自由选择工作”教学环节中,儿童可以不受课程领域的限制自由选择工作,自主确定完成工作的进度。在具体活动中,还可以将儿童分组,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儿童完全由自己决定工作的内容、时间、频次及工作合作伙伴,能够使儿童获得个性的发展。教师会在不影响儿童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指导儿童对教具的正当使用,这里所说的正当使用是指儿童不能破坏教具、乱放教具,同时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适时地介入指导。因此,教师对儿童的个别指导能够关注到每位儿童的个性需求,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以形成。

  (三)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环境”要素。她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开发儿童的潜能,使其获得自由发展。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在蒙台梭利看来,人作为一种理性的动物,首先是具有自然本性的自然体,对待儿童的生命首先要将其看作植物动物的生长,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满足其身体发育,儿童的精神生命更需要与大地万物的融合满足其心灵慰藉。因此,要创设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在蒙台梭利课程中为儿童准备的环境应该是物质环境及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的。

  1.创设物质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中所关注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其中以蒙台梭利教具为代表。教具是为了儿童的“工作”而设计的,它也被称为工作材料。蒙台梭利课程内容就蕴涵在教具中,共分为感觉、数学、生活、语言和科学文化5个领域的教具。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教具的选择和安排应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如幼儿园小班应以生活区的教具为主,因为小班的儿童需要生活自理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儿童在操作教具过程中需要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协同合作,因此在中班应选择大量的感官区教具,尽早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为其他能力特别是智力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到了大班应以数学区、语言区和科学文化区的教具为主,这时的儿童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当然这三个年龄段课程内容的安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划分的,在某一个阶段以某一个区域为主的同时,考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将其他区域的一部分教具也要投放进来。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安排不断调整教具材料的投放,以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为儿童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

  2.创设心理环境

  蒙台梭利特别重视心理环境的准备,它包括教室布置及和谐师幼关系。一方面,在教室的布置上,她强调一切遵循“自然”。教师要考虑房间是否适合于孩子们使用的,桌椅是否符合孩子的身高,是否便于孩子移动,教具孩子是否够得着,教具是否适合孩子使用……整个房间应该是为孩子设计,并可以由孩子自由支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儿童的生命潜能才能自发地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其天性才能自然地流露。蒙台梭利谈及教室环境布置时强调教室内每样物品都应有自己的固定位置,为儿童营造的是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为儿童形成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室环境一定是自由的、有秩序的、温馨的和吸引人的。另一方面,在师幼关系的建立上,蒙台梭利对教师角色和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蒙台梭利教师是儿童自由活动的保障者,教师要明确其任务是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排除影响儿童自由发展的障碍,激发儿童潜能。因此,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这样的气氛下儿童才能获得自由发展,才能实现自我教育。

  (四)“无奖惩”是蒙台梭利课程评价的主题

  蒙台梭利曾猛烈地抨击旧教育中用奖励和惩罚来诱惑和强制儿童服从的做法,提出了“无奖惩”的教育,主张儿童“自律”。当然自律是有条件的,它需要有准备的环境,如“教室常规”,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制定的,当儿童违反教室常规时,儿童会自然地接纳违反教室常规带来的后果。在教具使用过程中,教具本身存在自我纠正,教师无需提示“你做错了”或者是“你太棒了”,对于儿童的成功,教师可以给予微笑并引导儿童回想是怎么做到的来总结成功的经验,使儿童获得自我的肯定,而不是外人给予的赞许;对于儿童的失败,教师仍然给予微笑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蒙台梭利的“无奖惩”评价更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更能反映儿童发展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展示着最自然的最全面的特征,同时,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儿童的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为教师进一步的课程安排提供依据。

  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自1994年正式传入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如何使其经历了百年以后适用于我们中国的文化土壤,我们必将要考虑其本土化问题,必须要将蒙台梭利教育中的合理要素借鉴过来,逐步完善自身的幼儿教育理论。

  (一)尊重儿童,追求儿童整体人格发展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中把人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源,这是一种现代的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显然,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知识本位的教育模式己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渐渐认识到,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为本,并且以儿童的整体人格发展为宗旨。只有尊重儿童,才能了解儿童,才能研究儿童的内在需要,教师对待儿童不能以成人的要求为标准,无须严格的纪律,教师只须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自由地发展,其整个人格特征必将自然流露。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构建和谐师幼关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广阔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丰富的知识容量使得幼儿自身具有了现代化因素,此时的儿童比其他任何时期的儿童对自由平等的需求更高更强。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抛弃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教师应扮演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从而与儿童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依据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这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当前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的精髓,参加专业的幼儿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幼教工作的热爱,了解儿童的需求,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具有创新精神,结合幼儿园实际研发儿童工作材料等等。

  (三)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使每一位儿童都获得发展

  早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个别指导的教学形式,如孔子的“因材施教”。但它并不是人们认识教学规律积极创造的产物,那时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已只不过是适应古代极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面产生的。目前,集体教学仍然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般会将儿童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所明确强调的。众所周知,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的特征平分秋色,在幼儿园教学中应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位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

  (四)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注重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直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纲要》中将教育评价专门作为一个领域进行阐述。事实上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仍然没有一个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蒙台梭利课程评价理论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不断追求,发展性评价成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趋势。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档案袋评价运用广泛,作品取样系统也在一些幼儿园尝试开展,虽然在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儿童的评价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智商分数的足迹。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教师对评价方法本身的把握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似乎还没有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完全走出来。我们应打破传统观念,科学地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学前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2

  摘 要: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注重幼儿数学思维的同时,又重视幼儿自身的价值,对其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她的教育理念在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儿童数学思维能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数学;思维;蒙台梭利

  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22个月左右是幼儿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2.5岁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幼儿数组成及加法学习的关键期,3岁以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5岁以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所以3-6岁是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幼儿实施适时的数学教育,有利于每个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数学教育在蒙氏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蒙台梭利数学教学法是让幼儿在生活与操作中自然地认知数学,不仅为其奠定稳定的数理基础,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数学应该是一连串的逻辑性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其间的相关性,并借助计算方法 得到理想的答案。即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幼儿运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关键是使幼儿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为其进入小学后的数学思维养成起到延续性的作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幼儿数学思维养成的特点

  蒙氏教育的经典是数学教育,特点是运用可操作的学具锻炼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利用极具诱惑力的环境吸引幼儿动手操作、感知数学概念。

  1.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抽象、难学,尤其是对低年龄(或不“入门”)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甚至感到是痛苦的事。对此,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令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大人们提供的方法问题”。即教学方法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地走向数学之路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实物的多与少、大与小,自然而然地联想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强调“循序渐进”的法则,激发孩子的数学心智,让孩子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2.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蒙氏数学教育自成体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认识到综合操作的法则,把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分解,促使幼儿逐步地接受、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3.学具的可操作性。蒙台梭利强调“教学方法必须以孩子发展为中心,利用孩子的感觉和动作学习数学,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真正理解数的内涵”。蒙氏数学学具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教具,教孩子从生活中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其学具特点:(1)从真实的数量认识着手。(2)重视数量、数字、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3)重视“0”的概念及十进制的计算。等都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发的学具,幼儿按照规则操作通过感官感知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以幼儿为本、操作性强。

  4.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蒙氏教育的特色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配合恰当的学具,使教学过程和手段更加优化,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有:(1)将抽象的数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活动化和游戏化,以形成孩子对数学的初步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对孩子进行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教育,使孩子形成初步的计算能力和几何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应用10以内的分解与组合。(3)对孩子进行数学关系的教育。通过有目的的数学教育,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数学关系,掌握分类、排列、组合、一一对应、测量等基本常识;使孩子认识一定量的数字和数学符号等。(4)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5)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名称练习”,即名称与实物一致,找出与名称对等的实物,记忆名称与实物。

  二、蒙台梭利教育对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养成的延续性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期正是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以游戏为切入点,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习惯,并为小学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数学逻辑思维得以延续。

  1.数学概念与数运算的延续。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认知的过程。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也一样。自进入学校后数学学习的内容就逐步显现出抽象、复杂的特征,每个新知识都是在前一个内容基础上进行。新知识中的难点来自于概念的具体化、数运算的抽象化。

  2.数学逻辑思维的延续。数学特有的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可以帮助幼儿概括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体现出蒙氏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思维能力的训练。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增长,同时也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的过程。

  3.数学学习习惯的延续。“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中国民间的这句俗语蕴含了非常深刻的内涵。三岁到七岁之间恰好是学前期,这个阶段是幼儿养成习惯的关键期,而习惯的好坏可以感染他的一生。每个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又能有好的学习成绩。众说周知,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事半功倍、不好的学习习惯却事倍功半,所以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蒙氏数学教育强调秩序性、系统性、完整性、精确性,这恰恰是养成学习习惯的一个好开端,对日后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铺垫的作用。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凤兰.0~3岁婴儿智能开发与训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1,2.

  [2]李鹏.蒙氏数学学具操作与幼儿加减运算的研究与反思[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69-71.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3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实质性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对于适龄入学的儿童不管是在学校的选择上还是学校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普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注意。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也给了很多的幼儿园巨大的压力。他们根据家长的需求不断改变教学计划,让幼儿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的需求。但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严重,当家长看到孩子在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时固然很高兴,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应该循序渐进地学习的道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当今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改革也充满了阻力,本文将根据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如何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 本真 学龄前教育小学化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从当今的幼儿教育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学龄前教育小学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抢夺生源,过多开课

  当今的幼儿教育由于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有很多的私立学校,而且幼儿园的竞争压力较大,所以出现了争夺生源的现象。而受生源压力的影响,各个幼儿园都开展了所谓的特色学科,让家长一看便感觉到耳目一新,十分的有用,从而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该幼儿园学习。但是由于幼儿园的水平不一,对一门课程的开设并没有科学根据,很多时候都是仅根据家长的需求便随意开设,而幼儿究竟能否接受,是否愿意学习就无从知晓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并不是那么认真。这样教师会责怪孩子掌握能力差,或者精力不集中,而不从自身来寻找原因,思考这样的课程是否适合学生,有没有超过学生的接受范围,让学生产生压力,所以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幼儿童年的一种变相摧残。

  (二)私设学校,良莠不齐

  幼儿教育在人一生的作用及其重要,很多家长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不惜花高价钱,请好的教师为孩子进行专门的辅导。但有的家长对于这方面不甚了解,认为幼儿只要能接受超前的教育,不管是在哪个幼儿园都可以,这样的思想就导致了社会上各类幼儿园层出不穷,而幼儿园的开设受的管制较少,所以也造成了当今幼儿园良莠不齐的现状。很多的幼儿园仅仅是在形式上打造成贵族幼儿园,而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以及日常餐饮住宿的安排上都十分不专业,而正是由于这种不专业的幼儿园,让幼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他们一再的追求教育超前,让幼儿能尽早接受更多的学龄前教育,使得幼儿早早地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不当

  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动手实践,让他们能够在亲身的实践中去感受日常所接触的事物,从而对该事物产生一种概念,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在这种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启蒙。而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让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将重点放在了课堂知识的讲解上,例如拼音的读与写,英语单词的记忆,且课后的作业也越来越多。细想我们这辈人在童年时期所接收的教育,跟现阶段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不乏有优秀的人才产生,所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并不在教育超前这个问题上。如果仅仅通过课程的提前来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心生抵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日后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学龄前教育小学化的负面影响

  (一)剥夺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

  幼儿在这一阶段尽管需要教师或者家长引导,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幼儿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的事物,去形成一种概念,并产生一种定性的思维方式,而很多时候这种能力是在乐趣中养成的。而大量的知识教学则剥夺了幼儿的这种乐趣,让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面临着各种作业的压力,很难通过自我成长来获取能力和知识。

  (二)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但是若在该玩的时候剥夺幼儿这种权利,而是让他们去做不喜欢的事,试想这样的结果会好吗?幼儿越早接触知识,就会越多地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况且现在的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设置各种各样的课程,确实给了幼儿过多的压力,让他们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从而影响日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回归本真,在游戏中学习

  社会给予家长的压力我们不可否认,当社会已经趋向于一种这样的形势时,我们不能总是抱怨,而要不断地发现和发掘解决办法,让幼儿教育能够在回归教育本真的同时,又能尽量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释放孩子童真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机制,并不是通过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例如组织日常英语的读写比赛,通过多媒体或者教师现场展示各种日常用品,让幼儿来用英语表达,谁表现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种奖励机制下幼儿就会变得积极,对学习产生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快乐。

  (二)注重过程,忽视结果

  很多家长非常在意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根据教师的评价来判断他们的能力和成绩。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幼儿不能每个都照顾到,对于孩子某些成长的细节都不清楚,最后给了家长一个综合评价,家长仅仅通过这个评价去判断孩子的好坏。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园在进行评价时应当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看其是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而不是在仅仅重视结果。我们应该从过程中看到幼儿的成长,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是进步,在这个时候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只有这样,幼儿才会不断进步,而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当前的幼儿教育不管是教育形式上还是教育内容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业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根据幼儿的本性,让幼儿教育不断适应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彭贤智. 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 河北教育:综合,2010(Z1).

  [2]江城. 必须遏制幼儿课程小学化现象[J]. 教育文汇,2010(1).

  [3]李大维,刘秀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李传赞,孙逾.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浅议[J]. 新课程:中,2011(2).

  [5]王攀.难改幼儿园“小学化”[J]. 成才之路,2009(32).

  [6]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6).

  [7] 刘兰英,杨振强.幼儿教育小学化:让谁欢喜让谁忧[J]. 青年教师,2010(8).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4

  【摘要】“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念中,倡导得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教师肩上所肩负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义更不由言说。要做到师爱,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师爱;幼儿;快乐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

  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

  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最高兴的一天,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

  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

  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5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

  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15(06)

  [2]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

  [3]池玉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6

  摘 要: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幼儿数学教学方法不同。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在通过对外国发达国家幼儿园数学教学调查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国外幼儿数学教学领域先进经验和特色,提出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国内幼儿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国外;国内;幼儿;数学;改革

  导言: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要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参考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在幼儿教育领域,国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

  日本和美国的幼儿园建设和教育理念和国内不同,国内在建设幼儿园时普遍追求高档、豪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电教化的教室,塑胶操场,时尚的各种游乐设施设备以及各类生活及教学用具。而国外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追求的是简单、贴近自然和生活。国外发达国家幼儿园往往是原始的沙地,简陋的活动设施,绿色的田地树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嬉闹、成长。

  从教育理念上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远离“高大上”,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更符合国家教育导向。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的研究。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大自然以其天然、有趣、丰富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向孩子们献上不同的礼物,并让这些奇妙的礼物来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发现,敢于探索的习惯。通过领导儿童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货种子的活动过程,以及饲养小动物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意识,将基础的数学知识运用在与大自然亲近的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以及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获得劳动、勤奋、配合等精神感悟。

  二、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

  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数学就是认识数字、加减乘除”的误区,形状、空间、时间、排列、组合……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动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数字,帮孩子得到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将这些数字拍成照片,探究这些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国外幼儿园更注重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环节中。例如:国外幼儿园定期会组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式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蘑菇,捕捉昆虫等,将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互动活动中。

  在国内,幼儿园则是让孩子们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着老师一起学查数、学加减乘除和口诀,很少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构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虽然幼儿园也组织一些活动,但是通常是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孩子们向家长汇报式、宣传式的表演,没有从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教育角度作为根本出发点,很有形式主义的味道,缺乏教育意义。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

  在中国数学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普遍使用乘法表运算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因此在幼儿教育数学教学中重点则是九九乘法表。相比之下,国外则没有类似的运算口诀,孩子们都是掰着手指头“苦苦”运算。事实说明,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孩子们也能运算,也没有不识数。虽然九九乘法表给国内孩子们运算带来了轻松和便捷,但是这种数学教育思想的传统更多的传授给孩子们的是经验、规律和定理,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抹杀了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创新的思维。国外人才培养成果多,国内人才培养发明创造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较重,究其原因,幼儿园数学教育就有一定的责任。

  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强记数字、机械训练违背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亲自体验自然的、有趣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需要家长抛弃一些陈旧的、应试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并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结束语:国内很多人对国内幼儿园教育诟病不已,更多的家长已经或者愿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笔者通过调查调研发现,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国外简直天壤之别。国内幼儿教育界要实事求是的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特色和经验,对现行幼儿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逐渐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袁爱玲;中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差异性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林泳海;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玛利亚.蒙台索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4-02

地理教学德育思想研究论文02-10

浅谈蒙特利梭教育的独特性12-03

幼儿数学蒙氏教育理念研究论文08-25

蒙医教学CAI运用论文08-16

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思想研究论文08-11

地理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07-04

幼儿教育中渗透创造思想的教育论文10-20

动画与幼儿教育的关系研究的论文04-24

墨家思想观的哲学研究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