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英雄》中道家无为思想的教育策略分论文

时间:2020-10-03 20:20:2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影片《英雄》中道家无为思想的教育策略分论文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首次在国内外上映至今已经过去了10多年。这部电影缔造了国产电影的全球票房神话,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位,提名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英雄》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部展示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刺客刺杀秦王的大型历史故事片,由国内著名的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该影片的拍摄和制作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在视觉、听觉以及故事情节多方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影片的成功,除了上述巨资投入、著名演员、导演、国内外艺术界名人的参与等原因之外,更关键的它包含了中国古代道家的“无为”思想精髓。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总是一方面被英雄的气概所震撼,一方面又在感叹“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的深邃思想境界。

影片《英雄》中道家无为思想的教育策略分论文

  一、影片故事梗概

  两千多年前,是中国的战国时代。当时中国分为七个诸侯国:秦、赵、韩、魏、燕、齐、楚。七国为争夺霸主地位,连年征战,百姓备受煎熬。七国之中,秦最强。秦王赢政,意欲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被六国视为最大敌人。古往今来,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刺杀秦王的故事。

  影片的情节是通过“无名”(李连杰饰)与秦王(陈道明饰)在秦国王宫大殿里的对话引出并贯穿全片。“无名”对秦王的陈述,后来被秦王识破,再到后来“无名”坦率地向秦王叙述了事情的真相,使得一系列的刺杀秦王故事(即“无名”、“长空”、“残剑”、“飞雪”、“如月”的刺杀秦王的故事)浮出水面。影片展示给观众一个个离奇的刺杀秦王的故事,引领观众步步深入到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层层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及其相互之间的冲突。这样的故事情节有些类似于侦探类电影,凭借不同人物的叙述来演绎不同版本的故事情节来慢慢接近事实的真相。只不过这次只有两人:“无名”和秦王。他们互相叙述推断,就像是下棋对垒一样,表现了两个人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较量与斗争。“无名”已经靠打败另外三个刺客的功绩获得了接近秦王上殿10步的资格,可是他苦练10年的“十步一杀”的绝技却没有刺杀秦王,因为他听从了“残剑”的劝说,在最后的时刻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想法。

  影片中的“无名”从“残剑”那里明白了秦王不能杀的道理。他对秦王说:“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惟有大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残剑’希望我为了天下,放弃刺杀大王,他跟我说:‘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从刺客“无名”与“残剑”的多次陈述以及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秦王是唯一可以尽快停止连年战乱的国君,所以秦王不能杀,刺杀了秦王,那么战国时期的战乱纷争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无名”得到了刺杀秦王的机会,却不去刺杀秦王就会给这位国君机会去平定战乱,统一天下。就像秦王对“无名”所说的那样,他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统一天下。如果从天下安定的角度来思考刺秦事件,不杀秦王就会使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早些到来,从整个历史长河来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深知这个道理的刺客选择放弃刺秦看来是一件很顾全大局的事情。

  二、“无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春秋后期的老子,是以其“无为”思想而流芳于世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这是“有为”的,老子看到“有为”的后果已经非常严重。在他看来,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面临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所以,他对当时统治者那种不顾百姓死活,过着奢靡腐化的生活提出了批判。正是因为统治者的无德无能,好大喜功,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

  三、“无为”思想的内容: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听从命运的摆布,这真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私欲。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结合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法则”,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在其“道法自然”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2]《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是通过顺从民意、量力而行、积少成多、少私寡欲等思想,给“无为”限定了条件。由此而来,老子所说的“无为”思想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的条件下以“无为”的行为来促成“有为”的事实。[3]这也正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精髓。“无为”与“有为”的辨证关系相互阐释这篇智慧之作的深邃思想内涵。汉初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影片《英雄》中的“无为”思想

  相信很多观众还记得,当“无名”离秦王只有10步,拿剑指着秦王的时候,秦王背对着刺客“无名”,面向那幅“残剑”写的“剑”字字画时,所感悟到的那一席话,就是“残剑”那一幅字画中所包含的三种剑法境界:剑法的第一种境界是“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手中寸草也是利器”,这可以被理解为“有为”的表现;剑法的第二种境界说的是“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却能够以剑气杀敌于百步之外”,剑法的第二种境界是对剑法第一种境界的升华,可以看作是剑法第一种境界的一个深层延续,所以也属于“有为”的范畴;而剑法的第三种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也就是道家“无为”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算是看待历史事件的最高境界吗?

  电影《英雄》,我们分析得出:秦王灭六国和其他诸侯国以及意图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是一种“有为”的表现;“无名”为谋刺秦王而十年练剑——“十步一杀”,是“有为”的表现;刺客“无名”、“残剑”(梁朝伟)、“飞雪”(张曼玉饰)、“如月”(章子怡饰)、“长空”(甄子丹饰)起初都要刺杀秦王,试图阻挡秦王灭赵的步伐,是“有为”的表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首先,是“残剑”开始放弃刺杀秦王,是“无为”的表现;后来“残剑”最后用“天下”二字为“无名”刺秦送行,是“无为”的表现,因为在事实上“残剑”在放弃行刺之后,继续劝说“无名”放弃刺杀秦王;秦王与“无名”在秦大殿之中的对话最终使“无名”决心放弃刺杀秦王的念头,“无名”在这个故事中的最终表现出来的是“无为”。

  如果说,秦王要灭六国是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那么这种“有为”是值得后人称赞的,也是值得历史书籍重点记载的;刺客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暂时免于秦王的攻击,而多年决心谋刺秦王也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从一个历史的局部和一个诸侯国的存在来说,这是爱国与忠诚于国家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残剑”以天下为重,放弃刺秦,正是遵循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道德经》中所倡导的“自然法则”,这也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思想的真谛之所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达到“有为”。影片《英雄》展示了一群“有为”和“无为”的英雄,真不愧称之为“英雄”。

  此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1]

  参考文献:

  [1]贺荣一.道德经注译与析解[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267.

  [2]茆汉东.老子“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3]张旭涛.有为与无为的统一——老子无为说探析[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2(1).

  [4]陈代湘.老子“无为”思想另解[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作者简介:李娜(1981-),女,陕西渭南人,陕西省榆林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影片《英雄》中道家无为思想的教育策略分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哲学思想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2.老子无为思想的低碳意蕴论文

3.我国传统思想道家的生命观对生命教育的现代价论文

4.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5.中国书法与道家的哲学思想论文

6.幼儿教育中渗透创造思想的教育论文

7.英语教学中教育思想论文

8.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论文

9.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