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时间:2022-05-25 10:39:1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精选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精选6篇)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1

  摘要:

  摄影是一门技术,可以留存图像;摄影是一种语言,可以进行视、听的交流;摄影还是一种途径,可以获取信息。摄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高校摄影教育中不仅仅包含理论、技能技巧教育,还需要人生教育、价值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也就是对高校生的人文素养的全方面培养。然而,如何将人文素养教育与摄影基础、理论、技巧、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课程的实施,是需要我们去深思、去谈论、去研究、去发掘的。

  关键词:

  摄影教育;教育方式;人文素养;课程实施

  由于多媒体时代与网络生活的不断深入,摄影作品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外界、丰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并非所有的摄影作品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热烈欢迎、体现摄影作品本该具有的价值,摄影作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根源在哪里呢?那就是如今的高校摄影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注重课内知识教学而忽略课外实践、注重规范化教学而轻视个人创新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摄影者的摄影作品的认知、对摄影作品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摄影作品创作的灵感和思维[1]。一部好的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喜爱、称赞并且获得高的评价,是因为这部作品在基本的摄影技术技巧、理论知识的应用上充分体现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人文思想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正是由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摄影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势在必行了。

  1.高校需要在多方面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多种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教育,它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还是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完善的塑造过程。它已经不再是教育我们怎样去学习掌握知识,而是在教育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如何去感知事物、如何去评判事物、如何去衡量价值、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学习道理、如何去实践真理、如何去创造创新、如何去掌握生活技巧、如何去学习精神、如何去塑造个性、如何去磨砺心性、如何去获取成功以及如何去丰富自己等。这样的人文素养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课堂所能够给予的,多方面、全方面培养才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

  1.1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法

  首先,认识到了高校摄影教育中的缺陷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在课程上体现的人文素养以及在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应该对高校生本身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于高校生本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理念、价值观点、性格塑造培养,教育教学中传道授业已经不是摄影教育的唯一重点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这样的有机结合恰恰是人文素养教育在课程上所需求的。课程外的教育教学却还是需要进一步地加强,举行摄影展、摄影比赛一类的活动正好可以在丰富高校生的课外业余时间的同时,还能培养高校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从受教育者本身出发,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入的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塑造出更具特色、更具优点、更具亮点的新一代接受过摄影教育的高校生。

  1.2庞大的师资力量是教育的关键

  一些高校缺少高层次水平的摄影教学老师,就采取让教师依据兴趣转向教学摄影技术,专业知识不足、理论实践不强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教师的人文素养高低在教育教学当中就会影响到学生受到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有力实施的关键。在摄影课程上,教师的人文素养极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结合多门学科和综合性的知识来对学生实施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摄影的专业知识,还有其他的相关知识。庞大的教师资源正好能够尽可能多方面、全方面、专业性地去进行教育工作[1]。就这样,受教育的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多种知识、技巧、道理,学会了坚强生活、坚定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是非观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不会落后。

  2.摄影教育中需要人文素养教育支撑

  评判一部作品的质量不仅仅看其基本功底如何,更加注重的是对作品的内涵、人文思想、人生意义评定;对于一个人的认定也同样会更加偏向于这个人的个人涵养、文化修养、思想境界、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考究。因而,摄影教育中除了要对个人基本功、摄影技巧方法的重视外,还应该将精神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上,注重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校生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人文意义的作品。

  2.1高校摄影教育中所存在的缺陷分析

  首先,高校摄影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对图片的分析、对拍摄经过的讲解、对拍摄内容的描述、对拍摄技巧的解析这样的过程,俗称教育模式相对固定的经验式教育,很难达到摄影教育的真实需求[2]。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他们创新、创作能力。其次,高校摄影作品评判中则会掺杂些许功利性的因素在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部作品在市场上的空间如何,能不能创造出可观的利益等,高校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同时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院校的审核,获得院校的认可,也不经意间会加入一些功利性的因素在作品当中[3]。最后,由于一些院校只注重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怠慢了学生个人性格培养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4],也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历史观、审美观等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高校生的正常发展。

  2.2人文素养在摄影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首先,在对摄影技巧的教育中,高校生需要掌握各种或基本或高等的拍摄技巧、图像选择、光线选择与处理、作品修饰等手法,了解的知识也要相对广泛得多,这些技巧、方法的掌握与知识的了解,正是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创新创作能力、思维拓展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次,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不断地鉴赏、欣赏并解析各种著名作品,逐渐地加强了高校生自身的美学素养,有助于审美情操的培养、思考能力的提升。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创作创新[5]。最后,摄影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摄影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摄影的进度变得缓慢甚至是停滞,需要摄影者自己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积累摄影生活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作品的问世也有失败的,被不认可的,摄影者就需要坦然地面对失败,总结经验,为下次的成功作品打基础。这样不但培养他们面对困境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细心耐心、不屈不挠的性格。

  3课程结合人文素养教育与摄影教育

  由于国内的摄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的高校摄影教育发展迅猛,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摄影教学课程。但是国内高校摄影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虽然高校摄影教育中包含有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而且还不够全面[6]。为了能够使摄影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跟上世界艺术教育的脚步,也就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作为重要保证。

  3.1摄影历史文化与著作鉴赏课程必不可少

  通过对摄影、文化、艺术历史和发展的了解,对历史作品的研读,使得高校生不但要明白每一种技艺、手法甚至是发明的由来,还要知晓其对这些历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懂得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对摄影不变的初心以及对文化的不懈坚持。从了解的过程当中,认知摄影、文化、艺术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关系,理清摄影教学中包含的其他人文素养。而著作鉴赏不但要让高校生学习在著作当中所使用的高超技巧和扎实的功底,还要让他们能够细致认真地了解著作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内涵、哲理等等,拓宽他们的眼界,通过对作者作品形成过程的了解,学习其完成作品时所体现的精神,形成属于自己对摄影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的独特见解,再在老师的技术技巧教学下,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摄影作品来。这样注重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算作具有内涵以及应有的价值意义。

  3.2摄影点评与良好作品收藏课程相继开展

  摄影点评不单单要对名作进行自己认知的点评与判定,还要对周边他人以及自己的作品进行理性、认真、合理的点评。还需要将别人对同一件作品以及自己的作品的点评与自己相比较,取长补短,逐渐地形成中肯、合理、具有自己特点并有见地的评判点评标准。当有了合适的评判标准后,自己的作品也就相应地会在无形当中向之靠拢,使得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基础功底,还具备深刻内涵,体现深远价值。而收藏课程的开展则是进一步在摄影教育中培养高校生人文素养,收藏自己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对一部作品的内涵以及价值的判定,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点评与收藏课程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不但培养一个人在摄影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进一步加深他对摄影、摄影作品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较为准确的价值观,在教育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是巩固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宇龙.摄影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研究[J].现代电影技术,2016(2).

  [2]周婷.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摄影教育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5(9).

  [3]陈英文.数字媒体艺术时代高校大学生摄影教育新探索[J].艺术教育,2016(5).

  [4]田灿.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式与学生摄影技能的培养思考[J].大众文艺,2016(11).

  [5]鲍许峰.艺术类高校的摄影教育应该坚持摄影作为艺术的`“理想主义殿堂”使命[J].课程教育研究,2014(47).

  [6]刘丽华,劳业辛.美院框架下摄影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为例[J].美术学报,2017(1).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2

  摘要:

  美术人文内涵非常深厚,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专业的绘画技能传递给学生,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素养教育。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内涵的美术作品。该文从分析初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美术;人文素养;内涵;教育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适当的培养,并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初中美术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展美术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课改对初中教学的要求。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看,其人文素养教育相对较为薄弱。因此,现阶段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深化人文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初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但是,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情况看,其人文素养教育不容乐观。1.教学目标中没有纳入人文素养教育尽管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开展美术课程教学,但是美术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初中的美术学科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校没有在学科教学目标中纳入人文素养教育,只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绘画技能。这样的美术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实际上与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背道而驰,没有充分地发挥初中美术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这也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多年,其人文素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2.学生不能够发挥主体性从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的情况看,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将绘画技能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与初中阶段教育推行的新课改目的相悖。部分学校虽然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但是在实际行动的时候没有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美术鉴赏课,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部分美术教师自顾自地讲解,不能够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没有进行适当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3.教学评价中缺乏人文素养价值取向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直接影响教师能否有效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现阶段,部分初中的美术教学评价并没有包含人文素养这一评价要素,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只是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品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评价标准与新课改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侧面体现出现阶段一些初中美术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较为轻视。缺乏人文素养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难以给初中美术课程人文素养教育提供较为准确的指导意见,所以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初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1.初中美术教师注重自我人文素养积累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初中美术教师在追求更高的人文素养的时候,应该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理解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多种学科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学习美术学科知识,还应该学习文学、舞蹈和音乐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除此之外,美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教学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教学素材,只有这样,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对人文思想等的追求。2.改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阶段,一些初中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初中美术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能够将学生的美术个性挖掘出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鉴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的时候,美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赏析作品的时候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从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加勇.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美术教育研究,2010(6).

  [2]李艳辉.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3]杨莎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作者:郭伟 单位:山东新泰市教育局职成教办公室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3

  摘要:美术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人文学科,是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高中美术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高中美术老师要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就高中美术课程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人文素养教育;探究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人文素养教育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画作,感悟作品中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经典画作,从中感悟作品中的人文素养。很多经典的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欣赏,不仅艺术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灵魂,即画家通过绘画技巧融入作品当中的人生感悟和生活理解。高中美术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在美术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画作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历史年代特点、创作背景和画家的生平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等学生全面掌握这些信息之后,美术老师再引导学生回到作品本身,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和作品进行对话,和画家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感悟作者通过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诉求,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向日葵》这幅作品的时候,如果美术老师紧紧围绕《向日葵》这幅画的本身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只会感觉到这是一幅很普通的美术作品,并未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无法充分感受其经典。因此,笔者在教学这幅画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对这幅画的特点进行总结,学生在全面仔细观察之后给出了不同的形容词,比如“如同火焰”“姿态多样”“怒放”等。其次,为了让学生对《向日葵》这个画作有更深一步的感悟,笔者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梵高的一些其他美术作品,并且播放有关于他创作的相关纪录片。通过这些视频,学生对梵高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梵高对于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最后,笔者再让学生回到这幅作品当中,说一说这幅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大多数学生都能充分感悟到梵高在这幅作品中寄托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创作的激情。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美术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个好的美术作品,必然包含丰富的情感内涵,这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从某个角度去说,美术是人类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人类情感的温床。这也是高中学校将美术教学视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原因。美术作品中的质、色、形等都是寄托人类情感的载体,也是对人的感官直接进行作用的符号和形象,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和绘画创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比如,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齐白石先生也不为所动,坚持不给他们作画,这就是民族气节的一种表现。其次,美术老师要充分联系生活进行美术教学。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是从生活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因此,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际生活和美术作品主动结合起来,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观察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利用自己的画笔,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再将自己的想法用美术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人文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美术老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当前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努力学习新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新的知识。笔者认为,高中美术老师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1.加强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很多老师之所以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因为自身对人文素养都缺乏明确清晰的认识。高中美术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加强对人文素养精神意义和基本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有效进入到学习当中。2.美术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在新时期下,高中美术老师要具备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竞争意识等人文素养涵盖的现代社会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综上所述,高中美术课程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高中美术老师及其学校都要对此加以重视,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志海.当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研究误区:兼论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理论[J].江苏高教,2009(3):45-46.

  [2]周叶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22-23.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4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

  1.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我国的高中阶段实行文理科分班,理科生主攻数理化,而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书籍阅读较少。加之,受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策的限定,医学院校主要以理科生为主,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有所缺陷。同时,由于教学理念的偏颇,我国医学院校未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即强化医学专业教育,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只能作为辅助课程,性质大多为选修课程,且仅占总课时的1.71%。而西方国家的医学课程主要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和医学三大类构成,其中德国的社会人文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0%,美国20%—25%,英国10%—15%。我国医学教育中缺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医学生总体人文素养不高,造成了医学生普遍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对患者缺少人文关怀。

  2.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单一,缺乏人文知识的实践性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还停留在课堂讲授和理论灌输,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体系,使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却难以将人文知识内化、升华为人文素养。理论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被掌握,医学人文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医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患者除了医疗技术之外的人文需求,感悟医学人文服务的内涵。而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医学生对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应用只停留在感性认知的浅表层次,使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缺乏人文服务的真正意识和实际行为。

  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途径

  1.转变观念,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医学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抛弃过去“重专业,轻人文”的传统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文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如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课程,把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医学生有一颗“大慈恻隐之心”,培养在医学技术中凝结对人类生命尊重与关爱的人文精神,真正关心病人的痛苦,做到情理交融,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治愈患者。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良好人文文化氛围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是修建校园人文景观,如在校园放置医学生誓言碑、李时珍雕像,在教学楼张贴医学名人的图像、古今医学名言警句,让学生置身于人文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隐性教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情调高雅的学术活动,如人文素质专题讲座、人文艺术节、中国古典文学赏析等,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调动学生社团的创造力,鼓励医学生建立如文学、书法等人文社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通过以上这些丰富的校园活动,优化校园环境,使医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3.加强医学人文实践性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要“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把人文知识理论内化为医学的灵魂———人文精神。一是充分把握医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医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进行实习和见习,医学院校应把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观念有延续的传递到各教学医院和单位。首先,实习医院应选派医德好、服务佳的医师承担带教任务,以身教影响学生。其次,此时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患者,应加强对医学生开展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能等人文素养的培训,使医学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情感,从而体现人文关怀。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医院进行社会医疗情况调研和志愿活动,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满意度,并力所能及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从而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5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偏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人才的全面能力,是目前职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人文素养教育

  根据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情况看,大多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主要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之后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这样一来,在人文素养教育上,则更加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中,人文素养教育所占的比例甚至不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导致学生缺乏文化知识的熏陶,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缺乏和他人交际的能力,自我意识比较严重,不会和同事、领导相处,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进取的意志,没有积极向上的状态。心理承受力差,遇到突发状况时不懂得灵活运用,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2.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大多数都缺乏创新意识,盲目跟随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导致职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之间出现冲突。尤其是有些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没有基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缺乏针对性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仅仅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缺少了职业道德建设,所能创造的价值极为有限。

  二、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

  在培养人才时,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时不全面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专业教育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必须要重视核心教育,在核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化的教育,才能使得职业教育发挥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个教学团队的责任,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良好的校园氛围、学风能够在无形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人生追求。学生可以通过社团将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集结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域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会到奉献的意义。

  2.将职业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将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很多专业教师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自身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这种教师的观念就存在问题。教师不仅仅要懂得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发挥榜样作用,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教学精神感染学生,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每一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其根本措施就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水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不容乐观,而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刚开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当进行整体培训,让教师意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整体气质,保证年轻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强调重点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水平。开展教师评比活动,让班级学生参与到评比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水平的提高,从某种层面上看,就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果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先成人,再成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发挥政府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和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参与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于一些妨碍正常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的活动场所进行处理,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影、杂志、报纸这类传播媒体的监管力度,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5.树立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观念

  目前,很多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都处于“无意识”状态,缺乏反省精神。有的学生随意性较强,缺乏坚持精神;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现象;有的学生追求个性化,逆反心理过强,容易忽视教师和家长的善意建议。这些行为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健全的人文素养教育,导致在沟通、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人文素养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转变,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导致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出现困难。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必须要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目前我国的人文素养教育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才能促进社会整体水平的进步。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篇6

  一、媒介素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涯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事物和多元文化的诱惑,大学生难免把握不住自我。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当今一些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流行文化,也往往带来一些消极的甚至不健康的思想,极大地误导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各种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信息迷局,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接受专门化、系统化的媒介课程的学习,以此形成媒介批判意识,培养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不良影响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

  其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媒介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会受到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大众文化的浸染。媒介技术几乎能无限制地满足视听感官需要,大众文化信息全方位、全天候地影响着高校,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他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令人耳鸣目眩的大众文化正在通过各种媒介逐步向大学文化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旨在通过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文化资源,进行媒介素养的系统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读媒介信息,有效利用媒介建设性利用媒介完善自我,从而对自己的媒介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管理。积极探索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构建高校人文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丰富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面对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应当从现实出发,采取可实施的对策措施,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的优化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将媒介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个人素质纳入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体系当中,同时,基于其重要程度,可将其列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之中。

  第二,确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不局限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而是将媒介素养课程作为人文类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刚刚开始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可以增加媒介素养类的选修课程,比如设置时事解读、时事大讲堂、影视作品赏析、流行文化解析、新媒体制作等课程,增强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而在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校,在人文课程体系内既可以开展独立的媒介素养课,还可以把它与其他人文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对传播模式、媒介的性质和功能等传播学理论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宏观视野,并能够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开设媒介素养课程重在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力、赏析力和批判力,因此在讲解案例、欣赏媒介产品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媒介现象和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媒介素养。

  第三,提高学生参与传媒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更多地给大学生创造参加传媒实践的机会,同时将各种校园媒介资源作为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媒介活动中的实践主体。校园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电视台等,可以定期、定量地开放给学生参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种媒体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丰富学生对媒介活动的感性认识。高校可以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媒介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媒介的积极性,比如举办校报或校刊设计大赛、博客制作大赛和校园DV制作比赛,主题可以围绕高校和学生学习、生活进行。这些都不失为参与媒介实践的表现,而这些形式多样的媒介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强化媒介素养意识和思想,而且还可以提升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甚至人文索质。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媒介素养教育还是它包含其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都是一种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必须用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来教育大学生,使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有更多的自我约束,更多的责任意识,不使自己受现代媒介技术发展消极作用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媒介、理解媒介、运用媒介,获得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并终身受益的素质和修养。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基于影视英语的人文素养教育论文11-02

护理专业人文素养论文07-06

文学教育的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论文07-07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途径论文01-30

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论文07-28

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12-07

初中历史人文素养研究论文07-02

生物学教师人文素养论文06-19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论文08-28

书画艺术及人文素养的关系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