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教育合成谬误现象的探究论文

时间:2020-10-01 20:10:3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摆脱教育合成谬误现象的探究论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家富足而教育兴。经济富足而在意孩子教育,为子女选择好学校、好班级,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教育设施的发展,滞后于广大家长对于教育文化的需要,择校择班的现象应运而生。比如一所重点小学或一所重点中学,所有入学的孩子都想进入,成绩优势、背景优势、经济优势、公关优势的家庭子女捷足先登。人们把能上重点学校读书当成时尚,无论孩子是否适应这类学校的学习节奏,也不顾教育规律,人们总是这样想,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学习绝不会差,只强调主观愿望的意义,而忽视孩子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客观实际。

摆脱教育合成谬误现象的探究论文

  城市中小学校,尤其是名校,生员爆满,班额成倍超载,教师不堪重负,教育教学管理滑坡 ;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班额骤降,乡镇中心校外,一般村小学班额 20 人以上的凤毛麟角。有的学校甚至学生没有教师多,使本来就十分稀缺的教育资源无端地浪费。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合成谬误”。就是说每一个局部看上去都是理性、正确、有效率的,加起来却是一个谬误。

  智力较好而基础不扎实的孩子,在重点学校学习不适应。又因为重点班学生多,教师无暇顾及,很难像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智力较好的孩子那样,得到教师的悉心关怀和细致照顾。因为所谓的名校或重点校,颐指气使,有尾大不掉的传统,更多的是以文山题海的跋涉著称,创造性敏锐、好奇心强的孩子,很难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氛围中保持学习积极性,被压抑、被束缚情绪释放为厌学。创造性和好奇心得不到满足的后果是绝望,表现为性格冷漠和玩世不恭。结果是中等以上智力的孩子送进普通学校能考上高一级重点学校,而把这类孩子送入重点学校却考不上高一级重点学校。这就出现了“合成谬误”的结果。

  家长盲目理想化要求、从众化操作。

  盲目理想化体现在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志趣、爱好、认知特点与智能水平,一味按自己的教育理念,或以自己对知识认知的规则为标准,粗暴地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恨铁不成钢,要么实施暴力,损害了亲情 ;要么出钱逼孩子上补习班,强占了孩子课余的游戏、玩乐时间,剥夺孩子生活的快乐,结果越管孩子越不快乐,越上补习班孩子越不爱学习。家长面对不良的教育后果却仍言之凿凿 :“难道我教育孩子,管他教育他,有什么不对吗?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难道不应该吗?”道理上看的确没错,但坦率问一句“孩子成绩多少你知道,但你孩子快乐不快乐你知道吗?”不去顾及学习主体——孩子的感受,却要求孩子按你已经定型的理想模式成长,这样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越是争气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越不争气!”非常不幸的是又落入“合成谬误”的魔咒。

  “合成谬误”只是萨缪尔森的一个概念,他真正要讲的理论叫“公共改进”,就是要中止“择校择班”、“盲目补课”这类屡禁不止现象的恶性循环。

  首先,要正确识别“择校择班”对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价值。

  选择好学校没错,选择好班也没错,但中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提供前提,因此打好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学习基础,即要求孩子有一定知识积累,有能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在任何一所学校都能获得。影响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的优秀,而是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保持勇于探索的好奇心。在这个层面上,择校择班没有实际意义。有了这个理念,家长就可以不为选择学校劳神劳力,在就近上学的政策框架下,选择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学校,而不必是习惯意义上的“名校”、“重点校”。

  其次,构建中小学新生入学的科学机制,杜绝“择校择班”现象。教育主管部门有非常得力的措施和方法,学校只要执行就可以了。比如在取消初中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取消高中入学考试,建立中小学就近入学、转学制度。学校内部确立人才培养跟踪和可追溯表彰机制。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考核,代替单纯知识考核,就不会过多出现“择校择班”和“盲目补课”的“合成谬误”现象。

【摆脱教育合成谬误现象的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物理引入现象教学探究论文

2.农村高中语文学习现象探究论文

3.如何让硬盘彻底摆脱怪异现象介绍

4.实施美育教育的探究的论文

5.美术创新教育的探究论文

6.异化现象下少儿艺术教育论文

7.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8.手绘POP教学探究教育论文

9.浅析“快餐文化”下的艺术教育现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