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分析论文

时间:2020-09-30 16:12:14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分析论文

  摘要: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是从根本解决学生道德教育流于说教或形式的新理念和新举措。目前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主体价值缺失、养成教育欠缺及情感体验缺乏等问题,分析诸多困境有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等主要因素影响,从加强道德榜样引导、重视学生道德养成、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等方面以实现道德教育生活化。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分析论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生活化;大学生;道德品质;道德养成

  一、引言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以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道德影响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练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道德教育脱离现实生活,致使大学生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为原则,为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但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效果不明显,主体价值缺失、养成教育欠缺、情感体验缺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难以实现。

  1.主体价值缺失。主体价值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的个人利益,促进大学生实现个体价值,获得个人全面发展。但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以集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要求大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而大学生的个人利益和基本的道德人格塑造几乎被忽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过程中主体价值严重缺失。

  2.养成教育欠缺。养成教育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长期道德教育的反复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是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大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养成教育。但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过程中道德教育被等同于知识教育,只注重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很少联系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中养成教育欠缺,大学生自我德性养成和人格塑造被忽视。3.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体验是通过情感熏陶使大学生自主体验道德生活,在实践中陶冶情感,升华道德人格。大学生道德教育一直以理论灌输法为主,而且局限于课堂理论教育活动,不能通过自我体验去感受道德生活。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过程中也没有实际的深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成长和情感需要,所以,大学生道德教育很难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信念等。

  三、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制度的束缚及家庭教育的局限,根本上导致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过程中阻力重重,难以达到预想的实际效果。

  1.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但大学生道德教育受社会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逐渐趋向功利化,偏重于务实性。市场经济是追求公平、效率原则的,反映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上程度不同的具有功利色彩,忽视了教学质量和德性养成。大学生道德教育在市场利益的冲击下难以适应社会现实,逐渐舍弃了自身原本合理、本质的内在价值。

  2.教育制度的束缚。大学生道德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而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升学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难以判断。一方面,应试教育制度“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规划,考试大纲也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甚至答案也是标准答案。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制度遵循传统教育的说教方式,其教学方式形式化,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学生缺乏道德实践锻炼,背离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实质和发展趋向。

  3.家庭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是道德养成的基础,是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教育功能逐渐弱化,父母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放弃了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放松了对大学生道德品格的继续培养。尤其现在的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人格,道德养成教育力度不足,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

  四、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强调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源头,道德教育要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化途径,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道德教育最终回归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到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营造社会教育氛围,加强道德榜样教育。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拓展平台,它对大学生体验道德力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社会道德榜样具有示范教育的作用,通过榜样人物作表率激励大学生内心的道德价值感和道德认同感,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觉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从20xx年开始由中央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在公民道德日揭晓,至今已经举办四届共推选出216位模范代表,这些模范任务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通过他们的善行诠释道德的'真谛,弘扬社会道德力量。社会公共道德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教育素材,激发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时代使命感,使他们在良好的社会风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学生道德养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起导向作用,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教育是作为教育资源之一的家长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积极的配合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施加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稳定时期,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大学生活是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成长的开始,父母与他们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这时,父母要搁置以往的家长专制作风观念,与孩子平等交流,尤其是与他们达成心理上的互通有无,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进行指正教育,并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大学生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观念。

  3.增强个人自律意识,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把自我教育作为终身必修课,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个人修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那么,人的德性的养成只有通过生活的历练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正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这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教育,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道德自觉性,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道德实践活动,锤炼道德意志、修炼道德品行、陶冶道德情操、坚定道德信念,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大学生道德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之中,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追问人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实践激发大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发展大学生美好品性。道德教育也只有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生道德教育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通过生活化的途径实现自身的发展,也促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找到归宿。但大学生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不是单纯的适应而是超越现实生活,通过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现实自觉活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15.

  [2]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7.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道德教育差别分析论文

2.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分析论文

3.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分析论文

4.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及对策分析

5.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6.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论文

7.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8.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写作能力分析论文

9.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