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0-09-30 11:04:2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一、家长园地是家园共育的纽带,是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每个班级在走廊墙面必备的一块宣传栏目,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家长园地,家长能了解班级的教育动态,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学习一些育儿经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1“.周计划”宣传栏。向家长公布一周的教学内容,帮助家长明确本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家长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交流,问问孩子都学习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达到家园同步,幼儿教育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育儿论坛”互动栏。让家长分享一些好的育儿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确定相关话题,发起讨论,如“孩子经常打人怎么办?”“孩子挑食怎么办?”等一系列话题,让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已见,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转变教育观念,达到教育的目的。

  3“.家长留言”小栏目。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与教师交流,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有什么困惑或建议,可以通过便条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实践,小小的便条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能和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为家长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平台,定期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实现家园共育,真正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家长助教活动开展以来,家长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来确定教学活动内容,教师帮助家长共同制定教学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例如:大班有个家长是口腔科医生,大班幼儿又正处于换牙阶段,我就把她请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健康课“换牙了”。家长从专业的角度给幼儿讲解了牙齿常识以及保护牙齿的方法,告诉幼儿换牙时不要恐惧害怕,这是正常的换牙现象。这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弥补了教师在专业方面的不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家长也了解了教师的工作,知道了教师的辛苦,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理解、支持、配合教师,达到家园共育。

  三、建构家园共育网络平台,有效发挥互动功能

  以往的家长交流多数采用传统的见面、电话、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平台已经走进家庭,走进幼儿园。因此,网络平台成为现代家园共育的新载体。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及时上传幼儿一日生活的照片、视频,第一时间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不断更新班级动态,制作幼儿电子成长档案等。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展示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幼儿园网络平台的建构为家园共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真正起到了家长、教师、幼儿三者之间的.沟通互动,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四、家园共育要统一教育理念,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是家园共同配合的基础。要让关注转化为积极的配合,需要提高对家园合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我们开展了各种活动,丰富家长的教育技能。例如:我班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胆子小,我就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上来讲新闻。刚开始,好多幼儿不愿意当小组长,害怕,不自信。于是我就和家长沟通,说明这个活动对锻炼幼儿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增强幼儿自信都有很大的帮助,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实践,家长看到活动的实效,家长明白理解了,活动也就有声有色了。其次是将传统的家长会改为互动式家长会,主动走近家长,给他们最需要、最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专业建议。家长会是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最后是注重教师与家长谈话的艺术性。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应客观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教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幼儿放在首要位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真正在为自己的孩子着想。这样家长便于接受,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教育理念才会达成一致。家园共育对家长和教师自身来说,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在家园共育中,只要教师真心关爱孩子,呵护孩子,就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江华 单位:包头市包钢幼教处阳光宝贝幼儿园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1.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幼儿园论文

3.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4.浅谈合作学习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5.家园共育与幼儿素质调查报告

6.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论文

7.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8.语言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论文

9.无声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