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学情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时间:2021-04-10 13:16:1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学情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摘 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研究学习策略,构建有效课堂。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学情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关键词:学情分析 活动 学习方式 有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品课教师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思品课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改呢?

  一、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兴趣引导

  1、活动是沟通青少年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地把青少年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用青少年的视角观察生活,用青少年的心灵感受生活,用青少年的语言讲述生活。要让青少年借助自己的经验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学习,使其自然、健康、持续地成长。

  2、研究、思考切实有效的活动(或社会实践)方式。

  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是多样的,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去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社会服务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活动要精心组织,组织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也可班级活动、年级活动等等,只要有利于组织、有利于学生发展即可。又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在教学形式上,采用集体授课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开展一些时政新闻发布会、课堂辩论赛、社会调查、角色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主选择主题,自行组织实施,自主进行评价,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是如此。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思想政治课实施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在学科内加强渗透与指导,通过思品课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从学科内拿出一定时间(或结合综合实践课)面向全体学生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弄懂如何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如何设计研究方案,怎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努力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2、实践性学习。

  新课标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规定初中至少要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实践能力、行为品质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把活动课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有关的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广大师生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活动”课是不同于原有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开发性、实践性、探究性等多种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诸种能力。

  3、体验性学习。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强,因此有必要促使思品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信息技术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用它们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生动、科学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领会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文字和图片导入新课,以及在教学中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作品中进入新课。在教学中用各种漫画和图片更能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事情的实质,进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四、有效课堂的构建

  有效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授课质量、作业的布置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调整。

  常态课与公开课相比,公开课上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较好,因为同学们知道有其他老师听课,希望自己能够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因此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要求。可是常态课上学生就没有这个动力,老师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是靠学生来体现的。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依靠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高中生比较理性,注重知识的含量;而初中生则更加感性,按照学生的话讲,就是看老师爽不爽,看某位老师爽,就做你布置的作业,看某位老师不爽,就不做你学科的作业。这种现象让老师无语,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痛定思痛,老师只有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才能适应今天教育教学的需要。老师在学生面前,学生给你的定位是老师,老师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建议用“孩子王”的称呼。“孩子王”带领一群孩子学习、生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融洽得多,沟通起来也容易得多。学生对老师的认可,是一位老师教学成功的一半。

  2、缩短讲课时间。

  著名的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都提倡学生自学,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一般来说,一堂课教师讲授20分钟足矣,要将讲课的内容控制在20分钟以内。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说明:我只讲重点、难点,或者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方,或者和同学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对初一的学生,如何适应中学生活、怎样对待“绰号”等内容,我结合课本做了“内容延伸”处理;对于初二的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这两部分内容,我也做了“内容延伸”处理。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3、学案的使用。

  学案分两部分使用:“填空题”是在上课铃声响后4分钟内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实质上是预习课文;另一部分是下课前5分钟完成的。做完后的学案,由老师批阅,或公开评讲,对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

  4、课堂留白时间的安排。

  原则上同学们自学、巩固当堂课的内容,但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段时间的有效使用没有明确而清晰的概念,需要一些引导。我用了两周时间,4节课,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在这段时间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主要概念等我要抽查,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结果,大部分同学能按要求完成,课堂也容易掌控。在这个环节上初一的同学做起来有困难,但很努力地在按要求做;初二(1)班个别同学态度不端正,课堂效率很低,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引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需要我们穷尽毕生精力去探索的问题。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初浅认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学情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论文07-27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及对策分析08-13

浅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分析的论文10-20

浅谈从《学记》中窥探教育思想11-26

浅谈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及延伸12-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策分析论文12-12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论文11-19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11-11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的论文10-22

幼儿舞蹈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