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论文

时间:2020-09-21 13:28:3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两张皮”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立足点从“管人”“防人”和“教人”的角度,转到“懂人“‘帮人”和“导人”上来。文章在学校多方合力的基础上,建构思想品德实训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突出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教自律,完成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未来生存与发展方面打下扎实的“做人和做事”的基础,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品德教育 实训模式

  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素质普遍较本科生差,接受教育的时间比本科学生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关。如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性质认识不清,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实中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等。这些实际问题不得到解决,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出现懒散、盲目、焦虑、不满、怨恨等消极情绪,无心向学,虚度时光,影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以培育和凝练大学生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的工作体系;完善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一、实训项目的提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人手,开展环境适应、专业意识教育、职业意识教育、专业技能提升、人际关系协调、思想品德实践等各项实训教育。试图组织一个教育教学研究团队,以学生德育心理需求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思想品德、生涯发展、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与日常管理教育等方面形成合力,注重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将思想品德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强化实操和实训得以内化,构建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实训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十项比较系统的实训项目。

  二、实训项目的具体实施

  十项实训项目针对高职大学生三年学习生涯不同阶段提出。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入学后要树立一个好的开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在思想教育的实训中,统筹学校各方力量,以生为本、内化渗透、加强实操,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存在,使自己的行为规范由他律转为自律,并内化为自觉。在思想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不断完善实训项目,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 融入集体实训项目,即团体心理训练。在新生入学伊始要迅速展开融入集体实训。刚进校的大学生好奇心强,对学校、教师和周围的环境充满兴趣,可塑性较强,较容易聚拢精神。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进行团队训练。组织辅导员、德育导师、心里辅导教师到班级、进宿舍,开展团体训练。调查发现,新生对集体生活的意见中,担心和舍友合不来的占46.19%;担心被同学孤立的占40.1%;担心同学之间分帮派的占56.35%。可见,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陌生感,使其心情愉悦,能够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打下稳固的基础。

  2 组织纪律实训项目,即军训。开学不久,要针对学生公民意识不强、缺乏吃苦锻炼的特征,组织学生参加军训,使学生认识国防教育的意义、了解知识、明确目的、接受培训、承担责任,培养严密的组织纪律意识及锻炼吃苦耐劳精神。调查发现,认为通过军训能够提高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的占87.64%;军训是人生的一次难忘经历的占96.32%;军训太苦,自己的身心无法接受的'占38.75%。因而,在军训期间,辅导员、德育导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思想、身体状况,并做详细的记录,关注有问题的学生。

  3 专业意识实训项目,即毕业面试模拟。大一第一学期刚开学,要有计划地进行毕业面试实训。针对新生对于专业的“半认识”状态,帮助新生尽快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自己的现实水平与未来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和需求的差距,明确努力学习的必要性、方向性和计划性。调查发现,认为新生模拟招聘帮助学生树立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的占96.01%;多次的真实就业应聘实训有利于增强就业信心和经验的占93.21%。要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德育教师在新生中进行“用人单位模拟招聘”实训,要求新生按用人单位招聘的程序、面试要求登台应聘,台上展示、台下观摩、共同点评,通过实训增强专业意识。

  4 愉悦心态实训项目,即气质测试、分析与实训。大一第一学期初期,针对学生在宿舍里容易产生矛盾的普遍现象,帮助新生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性,组织学生做气质测试、分析并做气质提升实训。调查发现,认为气质测试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占92.4%;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增加包容性并弥补短处的占81.2%。由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完成气质测试后,要以宿舍为小组。讨论、分析个人气质特点。在自我分析环节,个人剖析自己气质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个人扬长避短的实践计划;在分析环节,通过自我分析和相互分析,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并且针对各人的气质特点差异,采取恰当的交往方式,避免由于各类气质、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误会和矛盾。

  5 职业发展实训项目,即个人职业匹配测试与分析。大一第一学期中期,针对很多学生是在家长、教师的建议下填写志愿的“半选择”普遍现象,组织心理辅导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为学生做职业倾向测试、气质与职业匹配分析。调查发现,认为已选择的专业符合个人爱好的占28.93%;所选专业是父母或教师的意见的占54.17%。可见,指导学生做专业分析、自我条件分析、职业方向分析、未来职业条件分析、目前差距分析、如何达到职业条件分析等实训,可帮助学生利用学校资源,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6 学业发展实训项目,即学业发展规划。大一第一学期后期,针对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出现的懒散、不满、怨恨等消极情绪而虚度时光的普遍问题,辅导员、德育教师在人职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学业发展实训。调查发现,认为制定生涯与学业规划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占92.9%;与单纯的理想、人生观教育比较,效果好得多的占94.5%。第一学期末开始制定三年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第三学期做一次学业规划“回头看”和修订;第五学期实习返校后。再做一次“反思”和修订,反复地“惦记”自己的学业发展,不断地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7 职业道德实训项目,即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职业道德实训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六学期。调查发现,认为希望能多参加校外的比赛多拿奖的占70.56%;希望在校内能经常有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占58.88%。要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展冲突的实践中,往往个人利益占上风的现实,专业教师、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种演出、比赛,进行诚实守信、体现公平竞赛、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以及敢于拼搏的职业精神实训,组织纪律、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统一行动等意识的实训。

  8 行业意识实训项目,即岗位实习实训。从大一第一学期直至毕业,针对学生接触真实岗位少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校外真实岗位实训条件。调查发现,认为希望有接近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训条件的占65.99%;希望能够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亲身体验的占68.02%。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分类,将学生分派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顶岗实习,聘请行业一线专家给予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和运作的直接指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德育教师积极配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但获得真实工作体验,而且增强遵守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的意识和自觉性。

  9 就业意识实训项目,即就业技能实训。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针对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到哪山唱哪山歌”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调查发现,担心缺乏就业技巧的占41,12%。除入学初组织学生进行“就业招聘模拟”活动外,还要提前指导学生撰写应聘材料,模拟面试现场,反复演练和实训,有准备地应对真正的人才招聘;组织各种小型招聘会,增加学生的求职经验,增添就业信心和就业机会。

  10 职业精神实训项目,即师德渗透教育。从大一第一学期到毕业,针对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强而造成的系风不正、教风不正、学风不正的不良影响,加强师德教育。调查发现,认为在与教师相处过程中希望教师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占68.88%。因此,系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等行政管理人员要形成合力,全方位、全程育人,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体现敬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让学生在接受教师诚心服务过程中,体验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在职业生涯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示范行为直接渗透到自身的思想品德行为之中。

  三、思想教育实训模式建构的意义

  思想教育实训模式力图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军作战”方式,与专业技能实训、生涯发展实训、心理训练等“多点开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员教育”,有利于形成全方位教育合力;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局限,采取多项“实训式”手段,有利于发挥渗透性教育效果;突破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将理论知识自然融入学生的专业实训中,有利于学生的知行结合;突破思想品德理论的单一“说教性”,通过解决学生实际需要的“现实性”,有利于学生口服心服,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终身性的长效教育。德育社会化是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且表现为无限发展的历史趋势。

  思想品德实训教育模式,把立足点从“管人”“防人”和“教人”的角度转到“懂人”“帮人”和“导人”上。牢牢把握教育的对象是“人”的原则,以学生德育心理需求为本,强化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不讲“大话”“白话”。形成思想品德理论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与日常管理教育多方合力,通过实操和实训得以内化,采取渗透式的方式,使学生处于和谐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更乐于接受教育,在各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渗透品德教育,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在未来生存与发展方面打下扎实的“做人和做事”的基础。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2.高职院校薪酬管理思考的论文

3.高职院校薪酬管理的科学原则论文

4.实习实训心得

5.实习实训目的

6.会计实训的自我评价

7.车工实训的实习目的

8.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9.高职院校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